專輯

 

 

澳門秀蟻蜂 (Eleganesia macavensis) 研究

 

 

澳門風物志

 

 


 


 

 

紀澳門發現一新紀錄屬昆蟲新種: 澳門秀蟻蜂

(Eleganesia macavensis Ng et al., 2022. sp. nova., 膜翅目、腫足蜂科)

 

 

征雲 和 翱鵰

  延陵科學綜合室 格物研究組
  Email address:  hongkongensis@gmail.com

2022年1月20日

 

ENGLISH VERSION

前言:

澳門延陵科學綜合室(本室)的發源之地, 研究澳門本是應有之義, 本室的格物研究自2007年完成對澳門蕨類植物的普查, 編訂《香港及澳門蕨類植物名錄 Index Pteridoflora hongkongense et macaoense》和2011年又對澳門全境(治時代的地理界線)進行地質勘查, 譜成《澳門地質志》之後,  間歇性進行物種探索, 2018年在青洲山山區發現了澳門秀蟻蜂的雌性,  這對昆蟲研習的描述無疑是有裨益的, 故此我們決定盡點綿力, 此乃筆者之願也!

 

關鍵詞: 

澳門青洲山 (Colina de Ilha Verde, Macau), 腫足蜂科(蟻形蜂科: Bethylidae), 缺翅腫足蜂亞科(缺翅蟻形蜂亞科) Pristocerinae, 秀蟻蜂屬 (Eleganesia) [1] [2] 新紀錄屬, 新擬中文屬名, 澳門秀蟻蜂新種 Eleganesia macavensis Ng et al., 2022. sp. nov.

 

可考慮的採集方法:

由於秀蟻蜂生活在地下, 所以極難被發現, 一般可能出現的原始次生林中採集地表的落葉和地下淺層土壤; 所用的採集方法有如下三種:

(1)溫格勒萃取法(Wrinkle extractor Method), 在生境區盲目地採集土壤樣本, 放入網袋中, 把網袋套進一個密緻而透氣的燈籠狀袋中, 該袋下方接有一個可接上收集器的連接環, 上方有袋口, 套入網袋之後把兩袋的索繩匯集在一起, 把籠索封, 懸吊在一角落中, 把盛新鮮水(可加少量乙醇作殺菌)的收集器按上籠袋下方, 裝置便完全。設立時間的長短視乎要採集的物種不同而異, 耗時7~15天不等, 此法雖然較被動, 但仍不失是個辦法。
(2)誘捕法, 此法在本種的研究中暫時成效不大。
(3)最主動但又最沒成功機會的手捕法, 針對秀蟻蜂的僅有的可觀性, 利用肉眼篩選掘起的土壞, 此法呈笨拙, 但澳門秀蟻蜂的雌性就是這樣被發現了。

 

 
澳門秀蟻蜂(Eleganesia macavensis Ng et al., 2022., sp. nov.) 雌性的活體 (2018年10月6日)

 

分類位置:

● 昆蟲綱 Class: Insecta
● 有翅亞綱 Subclass: Pterygota
● 內翅總目 Superorder: Endopterygota
● 膜翅目 Order: Hymenoptera
● 腫足蜂科(蟻形蜂科) Family: Bethylidae
● 缺翅腫足蜂亞科(缺翅蟻形蜂亞科) Subfamily: Pristocerinae
● 秀蟻蜂屬  Genus: Eleganesia Alencar et Azevedo, 2018
● 澳門秀蟻蜂 Eleganesia macavensis Ng et al., 2022., sp.nov.


秀蟻蜂屬(Eleganesia) 胸部模式圖[2] (按原文獻插圖重繪)

基於本亞科分類的資訊十分匱乏, 我們最初祇能列入Apenesia屬內的一個未知種作處理,事實上澳門所採得的雌蟲標本,頭丶胸丶腹結構及大小比例特徵上,基本上與 Apenesia 屬的描述很接近。但直至2021年下旬才有關於澳門及隣近區域使用 Eleganesia Alencar & Azevedo, 2018, 的參考文獻可作為依據,根最新資料顯示: Apenesia 屬內一些品種的屬性修定,從而再對澳門採集的標本進行仔細對比,結果顯示其胸部結構部份(見圖)與 Eleganesia 屬 (2018)更為之接近,與 Apenesia 屬關係親緣較遠,而且不少在台灣琉球發現的 Apenesia 屬多已被歸入Eleganesia 屬內。故本研究組決定把2018年在澳門青洲山上所採集的蟻形蜂標本歸入為 Eleganesia 屬內成員。


物種描述:


澳門秀蟻蜂(Eleganesia macavensis Ng et al., 2022., sp. nov.) 雌性線描圖
At:下顎角齒, Ma:下顎(a. 鳥瞰, b.俯瞰),  Pro: 胸前複合體,  Scut:中胸板/中胸小盾片,  Prop: 胸後複合體


新物種的模式標本 NGIN-731154


I. 背面觀;  II. 側面觀,  III. 腹面觀


澳門秀蟻蜂雌性(Eleganesia macavensis Ng et al., 2022., sp. nov.) 雌性身體各部分的形態及大小

Ac: 觸角棒(Antennal club),   Ap: 酸孔(Acidopore),   Cly: 頭楯(Clypeus),   Co: 髖部(Coxa),   Fe: 股節(Femur),   Es: 眼點(Eyespot),   Fl: 鞭節(Flagellum), 
Ga: 腹部(Gaster), Ma:下顎(Mandible),  Meso: 中胸盾片(Mesoscutum);   Oc: 枕部(Occiput),   Pet: 腹柄(Petiole),  Pro:胸腹節(Propodeum),  
Prop: 胸後複合體(Metapectal propodeal complex),  Py: 尾板(Pygidium),   Sc: 觸角柄(Scape),   Scut:中胸板/中胸小盾片(Scutellum / Mesoscutellum),  
Se: 腹板(Stemite),   T: 脛節(Tibia),   Tc: 跗爪(Tarsal claw),  Te: 腹甲(Tergite);  Ts: 跗趾(Tarsus)
測量數據: ( 沒指明數據或以 "l=" 表示長度,  "w=" 表示寬度,  "h=" 表示高度, "d=" 表示直徑 )  

 

 
2018年10月6日在澳門青洲山發現這新物種時的實時影像紀錄

 

辭        源: 這個小型昆蟲新種的種加名因其發現地點 "澳門" 的語古稱 " Macav " 而得名, 而2018年才建立的新屬名暫未有預設中文名稱, 故作者按其原意新擬稱為 " 秀蟻蜂 (Elegant flat wasp)";
標本編號: NGIN-713154, 模式標本 , 雌性;
鑑定紀錄: cf. Apenesia sp. 'Macaunica' Ng et al., 2018 (未發表);
採集地點: 澳門青洲山; alt. 55m
地理坐標: ca.22°12'43"N, ca.113°32'17"E;
氣候狀況及採集日期: 晴, 27°C, 06 X 2018;
採集方式: 現場土壤篩選法
保存狀態: 在飼養管中自然死亡, 以>80%乙醇-甘油緩衝混合水溶液;
模式標本保存地點: 延陵科學綜合室(自然歷史部分), 香港


發現新種的採樣狀況 (完成採樣後探洞已被填平回復原狀)

生   境: 高度風化的濠江花崗岩(Jmo), 富含腐植質的黑色土壞, 質地疏鬆, 採用溫格勒萃取法(Wrinkle extractor Method)很容易發現下列小型生物: 雙尾蟲 (Campodea staphylinus Westwood, 1842, 雙尾蟲科: Campodeidae)、法老蟻 [ Monomorium pharaonis (L.), 1758, 蟻科: Formicidae]、黑隱短針蟻 [Brachyponera obscurans (Walker), 1859, 蟻科: Formicidae]、澳門麥羅甲蟎 (Meristolohmannia macaoensis Ermilov, 2018, 羅甲蟎科: Lohmanniidae)、捲翼甲蟎 [Scheloribates praeincisus (Berlese), 1910, 捲翼甲蟎科: Scheloribatidae]、青洲翹翼甲螨 (Dimiodiogalumna ilhaverdeensis Ermilov, 2018, 大翼蟎甲科:Galumnidae)、表珠甲蟎 (Epidamaeus sp., 珠甲蟎科: Damaeidae) 和地蜈蚣等。

 


I. 頭部(Head):

觸角: Sc:0.15mm, Fl: 0.36mm, Ac:0.15mm,  頭:(l=0.51mm, w=0.28mm, h=0.21mm),  Ma: (l=0.18mm,w=0.05mm); Es: d=0.02(0.017)mm, 頸(w=0.09mm)


II. 胸部及腹柄(Mesosoma & Petiole):

前肢: Co: 0.13mm, Fe:0.18mm, Ts: 0.22mm, Ts: ca.0.08mm, 胸部全長: 0.78mm: Pro: (L=0.22mm, h=0.25mm), Scut: (l=0.25mm, h=0.24mm) Prop: (l=0.20mm; h=0.19mm), Pet: (l=0.07mm, w= ca. 0.04mm)


III. 腹部(Gaster):

 TL=1.1mm, h(最大值)=0.40mm, Se IV: h=0.38, Se V: (h=0.35mm), Se VI: (h=0.31mm),  Se VII:( h=0.25mm) Ap: (w=0.06mm)

 

本新種跟其他己知品種分別在於下顎角齒(At)明顯較長及很尖, 外骨骼幾丁質化程度較低, 故此通體呈現半透明的琥珀色中胸板/中胸小盾片(Scut)略闊, 而且具有棱脊, 外此, 胸後複合體(Prop)和其他已知品種相較闊大。

全長: 2.1mm; 觸角連柄節長: 0.6mm, 觸角分12節; 頭長: 0.4mm; 頭寬: 0.2mm; 胸(D): 0.6mm;  腹長(G): 1.1mm活體呈琥珀色, 蟲體大小尺寸肉眼明顯可辨, 外觀呈長線形, 頭扁, 有眼點(Es), 前胸背板、中胸側板和後胸側板有明顯的分化 。腹部膨大, 在泥土中運動時速度較緩慢, 放入滑面中因六肢的附著力不足而下墮, 被發現時獨自在地下約10厘米的土壤之下

 

鳴 謝:

模式標本自從2018年在澳門發現之後, 2019年初本文作者先後以這個標本的屬性請教過兩位昆蟲學教授, 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管納德博士 (Dr. Benoit Guénard) 認為是一種屬於腫足蜂科的昆蟲而非蟻類, 日本東京大學生物學系寺山守 (Mamoru Terayama) 教授指出這標本不屬於已知所有缺翅腫足蜂亞科(Pristocerinae)屬內的雌性個體, 預料比較接近當時仍未發現雌蟲的新屬 EleganesiaEpynesia成員, 由於可參考的資料不足也未能發現更多標本以資深究, 祇能暫時擱置課題。本屬及種的確立也基於一篇關於修訂發現於台灣和琉球群島秀蟻蜂(Eleganesia)己知種的論文[2]。 作者謹此向管納德博士和寺山守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 並對他們提供的寶貴學術見解深表謝意!

 

主要參考文獻:

[1]  C. O. Azevedo, I. D. C. Alencar, M. S. Ramos, D. N. Barbosa, W. D. Colombo, J. M. Vargas, and J. Lim. 2018. Global guide of the flat wasps (Hymenoptera, Bethylidae). Zootaxa 4489:1-294
[2]  Hauchuan Liao, Mamoru Terayama, Katsuyuki Eguchi, Revision of Taiwanese and Ryukyuan species of Eleganesia Alencar & Azevedo, 2018 (Hymenoptera, Bethylidae), Zoologischer Anzeiger, Volume 294, 2021, Pages 62-79.
[3]  I. D. Alencar,  Sistemática de Apenesia: abrindo a caixa de Pandora dos Pristocerinae, 13 January 2017, Doutorado em Biologia Animal.

 


第一節∼澳門簡略

  澳門市政廳 / 忠貞議會(Câmara Municipal de Macau / LEAL SENADO)徽號,由1961年7月27日第18625號訓令提出,其後第59/85/M號訓令確定,市徽使用葡萄牙澳門市傳統的古老圖式,葡國盾在中央頂上有一王冠,左右兩名屈膝的天使作扶盾,右天使頭上有一基督十字,左天使頭上置一渾天儀,緞帶上有黑色字樣「天主聖明之城最忠貞的澳門市」。旗幟設計上以藍色為底色,市徽放在中央位置,作為澳門在世界的代表。

濠鏡澳為現今澳門的古稱,自廿世紀七十年代,於澳門離島路環氹仔區域發現了石器與陶器的文物,年代分析時間大約為新石器時代至西周時期,千禧年後在路環黑沙公園內挖出玉器作坊遺存。據此於公元前4000至公元前2000年時間, 澳門已經存在人類生活的足跡。濠鏡澳春秋戰國時代至秦國統一中原區城後,濠鏡澳納南海郡番禺縣代屬新會郡封樂縣。至朝才地新會郡改為寶安縣代時期改寶安縣東莞縣。南宋時期開始改作香山縣朝末年將軍張世傑駐紮軍隊在濠鏡澳島上,定居的島上的人有以捕魚種田農為生的居民,形成了小漁村落,漁民以大作業,逐漸形成對媽祖文化的信仰,濠鏡澳的地理環境特別,以元明清時代古圖觀察,古代澳門半島地形並非如現代的面貌,填海工程後已經變得面目全非,古澳門為荷花蕾形狀的長形半島。由現時關閘馬路延伸到拱北,為一直長沙石路徑,連接澳門島與拱北,形狀有如一朵水中待放的蓮花,故有蓮花之地的雅稱!


  Map of Macau by Pedro Barreto de Resende / Estado da India Oriental 1646年「東印度國」書內繪畫的古老奧門地圖,可見蓮花蕾地形及青洲島也標示圖內。


  ● 1790年前後的澳門蓮花形地圖, 圖中綠色蛋形的小海島就是青洲島/ 引自《Governadores de Macau》Jorge Santos Alves /Livros do Oriente 2013(東方文萃)

 
  葡萄牙在十五世紀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卡拉維拉三桅帆船的模型  ( 延陵檔案室 藏)

伊比利亞半島之行∼格物研究 2018
1. 發現者紀念碑(Padrão dos Descobrimentos)紀念碑的雕像上站在最前方的人物為航海家享利.殷王子,他雙手拿著卡拉維拉三桅帆船模型,以代表葡萄牙敢於挑戰海洋,克服困難與恐懼,為葡國帶來輝煌的歷史∼地理大發現。
2. 貝倫塔(Torre de Belém)為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於1514年至1520年期間紀念航海家達伽馬成功環球航行一周而興建的,另外也防禦港口的堡壘。
3. 航海家享利.殷王子 (Infante D. Henrique 1394-1460)
4.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著名航海家華士古.達伽馬(1469-1524)也是長眠在 此修道院內。
 A.貝倫塔建築基座石標本。
 B. 里斯本太加斯河(Tejo)貝倫塔海灣潮退沙灘上的海貝,這海灣為地理大發現征程的起點。


  明代時期佛郎機人的形象, 「佛郎機」據說由波斯語譯音而來,意思為來自歐洲基督徒,早期人對佛郎機人印象極為不佳,更說他們鷹嘴貓眼,外貌駭人。


十五世至十六世紀,遠在西方的葡萄牙展開地理大發現,最早到中國人據說是歐維士(Jorge Álvares),1511年開始由葡國出發東來,由1517年及1519年兩度航行至中國,及1520年最後一次前往中國,據說於1513年5月,歐維士曾來到中國南部的廣東,並私下與人進行貿易,也是第一個抵達廣州歐洲人。同年歐維士登陸香港附近的內伶仃島,並自行宣稱該內伶仃島葡萄牙屬地,並在對岸的屯門建立起葡萄牙人的暫居地,同時豎立「發現碑」以代表土地歸屬予葡萄牙王國。人入侵事件,很快得到朝廷的軍事行動回應,朝軍隊把人稱為「佛朗機」(Frank)人,屯門海戰一役軍戰敗,葡萄牙人在沒有更好選擇下,只有退至濠鏡澳,時間大約在1535年至1553年左右,按歷史紀錄,葡萄牙人是以帆船遇上風暴貨物被水浸濕為原因,需要借用濠鏡澳晾曬貨物,朝官員答應要求,自此葡萄牙便賴著不走以濠鏡澳作為在中國的根據地,歷史上卻認明,朝政府借地與人,是因為希望人代為皇室找尋龍延香,另一方面是期對葡萄牙人的佛朗機炮感興趣,借助人的技術以互利,從此朝在香山縣葡萄牙居留區的北方邊界建關閘,派官兵駐守並嚴格限制人入境。

1580年葡萄牙西班牙吞併,居住在澳門人自行選舉法官及實施葡萄牙王國的法律,同時朝政府規定葡萄牙人不能買賣土地及每年需繳付伍百両白銀予作為地租,葡萄牙人被限制只能居住在澳門半島的南面,1601年荷蘭入侵澳門,但艦隊被澳門葡軍擊退,1622年6月荷蘭再次進攻澳門失敗,第二年西班牙任命馬士加路也為澳門總督,督官邸設於大三巴大炮台上。1640年葡萄牙王國光復,此期間澳門西班牙統治葡萄牙60年間,葡萄牙國旗依舊在澳門上空飄掦,因此澳門城被葡國授予「天主聖名之城」(Cidade do Nome de Deus)榮耀美譽!


  ● 十九世紀中葉大三巴修院手工上色銅板畫Jesuit Convent Macao 1852-1854. / W. Heime / P.S.Duval & Co . Phil’.a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荷蘭曾向朝廷要求租借土地通商被拒絕,因此計劃以武力奪取1553年獲得政府允人居住的澳門澳門自開埠以來政務由人士坤與商人及市民組成,市議會每三年進行選舉一次,選出代表。但防衛算是完全真空狀態,所謂防務皆由印度總督委派的遠東貿易船隊司令每年亦會泊經澳門一次,以作為象徵式的澳門軍事及防衛,在澳葡人在1560年組成澳門議事會議事公局)雛型,當中產生的地方長官成為澳門的權力中輸,而實際上澳門根本沒有長期性的武裝力量,荷蘭發現澳門長期不設防狀態,故決定能用武力攻取澳門半島,自1601年至1627年荷蘭先後五次入侵澳門 天啟二年(1622年)4月10日荷蘭提督賴啫臣率領一支共十二艘的艦隊,載有約1000士兵準備佔領澳門。6月22日艦隊到達澳門東岸海灘的劏狗環登陸(今日澳門水塘位置),並打算進攻民團連守城軍不足160人的澳門城區,葡荷戰役進行了三天激戰, 戰事期間耶穌會羅可神父在大炮台向東岸發炮,炮彈擊中正在登陸中荷蘭軍隊的火藥車,火藥車引發爆炸起火,荷蘭軍隊陣腳大亂,守軍見機反攻, 軍慘敗,根據歷史記載,是役荷蘭艦隊在戰事中傷亡慘重,就在登陸東岸海劏狗環時,更是死傷慘烈,戰爭結束後澳門居民每行至舊戰場若遇上風起的夜晚,彷若風陰陣陣亡魂四處,故把這處地方稱呼為「海角遊魂」!戰俘若數百人被臨時監禁在今日水坑尾街附近地方,故今日稱為荷蘭園葡荷戰役澳門歷史上最大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 其意義也十分深遠,荷蘭人在澳門失敗後,荷蘭人轉移攻下美麗島台灣)作為據點,直至1661年由南明鄭成功攻克台南熱蘭遮城為止。荷蘭人才正式撤退。早在1616年葡萄牙政府曾任命卡洛告(Francisco Lopes Carrasco)為首任督,但因議事會的抵制而未成功就任。後來防禦真空的問題使到澳門議事會議事公局)認清事實,因此再向葡萄牙政府要求派遣兵頭駐防澳門。1623年印度總督以葡萄牙國王的名義任命王室貴族馬士加路也(D.Francisco Mascarenhas)為第一任澳門總督及註軍兵頭。督作為權力主導的時代開始。

  大炮台(Fortaleza do Monte)又名聖保祿炮台、中央炮台或者大三巴炮台,建於1617 年至1626 年,面積約8,000 平方米,呈不規則四邊角陣形,邊長平均約為100 米,四個牆角外突成為棱堡,炮台東北、西南及東南面牆身建基於3.7 米寬的花崗石基礎上,堅實非常,牆高約9米。牆身以夯土砌建,用蠔殼粉末作灰泥批盪。在澳門歷史上重要的防衛角色。
中央:為大炮台蠔殼粉灰泥批盪剝落片
左右:大炮台澳門古圖上的標示。

1783年4月葡萄牙女王發佈《王室制誥》後,澳門市議事會逐漸失去權力,而權力則更集中在澳門總督身上,為日後兩國發生衝突埋下伏線。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之後,完全暴露政府軟弱無能,葡萄牙派代表與朝欽差大臣耆英談判要求豁免地租銀,並與英國一様可享有五口通商權利,軍亦可以駐防澳門半島保護其財產權利。1845年11月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自行宣佈澳門城為自由貿易港口,容許外國商船可停泊澳門,並容許進行自由貿易活動外,同時立即終止向朝政府繳付地租銀。

1846年4月葡萄牙委任海軍將領亞馬留(João Maria Ferreira do Amaral)為澳門總督,亞馬留上任後隨即推行一系列高壓的殖民地統治政策。 同年5月亞馬留宣佈對澳門華裔居民徵收地租皮人頭稅及不動產稅,這本來只是對澳門葡萄牙居民實行的統治權力擴大到所有裔居民,同時宣布所有停泊在澳門港口的大清船隻都需要向澳門殖民地理船廳交納登記交稅項。這種「完善殖民地政府權益」制度,正是為日後1949年關閘刺殺事件直接的導火線,關閘澳門半島中段城區為中間過度地域,區域之內有條人村落,皆為香山縣管轄範圍。1849年亞馬留停止向政府繳付地租銀,並限令清廷海關撤出澳門後退往前山,在望廈村駐軍佔領附近區域,並強迫村民搬遷祖先墳地,不服從者將挖憤並把祖先骸骨投入海之中。事件直接導致1849年8月22日,當亞馬留關閘馬路附近巡視時(地點在今日蓮峰廟小學前方,附近的巨石刻上葡萄牙王國徽章,作為紀念事件)被龍田村村民沈志亮等七人刺殺,並斬下其首作為報復的事件,歷史上史稱「亞馬留事件」。事件直接引至澳葡使用借口,於1851年佔領氹仔及1864年再佔領路環。自此澳門佔地界一直維持至1999年殖民地管治時代的面貌。

  ● 中上小圖:若昂·馬里亞·亞馬留(João Maria Ferreira do Amaral 1803-1849) 為澳門第七十九任總督,葡萄牙王國海軍將領,因其在戰爭中失去手臂,故有「獨臂將軍」之稱,1846年奉葡國命令開啟殖民統治澳門,最終被澳門望廈居民刺殺而亡。 亞馬留被刺案之地的紀念石碑,位於現今罅些喇提督大馬路,與波巴沙大馬路黑沙環大馬路交界附近的蓮峯小學之外,此處有一大石刻上葡萄牙王國國徽作為事件紀念,據說大石對開位置就是亞馬留被殺現場。

澳葡政府自20世紀初一直把青洲山列為軍事禁區, 居民出入均需要禁區紙, 而且督多由軍人擔任
   [左上] 葡萄牙國家功績勳章(Komandor/指揮官級)綬帶勳章; [中上] 軍鎏金禮服鈕扣(陸軍雙炮徽)、雙鎗形領章、雙劍形帽章
   [左下] 澳葡司警章、陸軍步兵部隊士官佩章、1971年手球運動紀念章
   [中] 嘉樂庇總督親筆簽名相一幀丶軍隊繡金線襟將官用徽飾 (通訊部隊)、市政廳徽飾立針、1998年韋奇立總督邀請卡
   [背景]《澳門工商年鑑》1960年澳門全圖


澳門市徽歷史

  澳門市徽 (1, 2: 文獻上的樣式的澳門市徽內的葡國盾下有一個圓形圏環,這圈環分隔盾與緞帶,圈環內有一基督十字架,為不同各個徽中特別的設計, 3, 5: 殘留在澳門境內的建築物中, 上寫著的文字及日期「ANNO DNI 1626」,三角內有聖保祿浮雕。 4. 延陵檔案室藏)


  澳門市政廳旗 (1997年市政廳贈予本室作留念之物)

澳門市徽的歷史與演變眾說紛紜,在殖民地時代的澳門市政廳大樓上有兩個市徽式樣,一個位於正門出入口樓頂的正面的三角體上(2.),另一個則擺放在禮堂内浮雕式市徽(1.),外型上與牆上的式樣相似,澳門市徽(1.)上有兩位天使,黑髮披肩,穿著象牙色的長袍,有白底金色花紋,每位天使在兩邊同捧葡國盾牌,上面有五個藍色小盾,每個小盾上有五個圓形,代表葡國的統一,另外有七個紅底金色的城廓。 大盾頂端有一個大王冠,兩名天使有一對金色大翼跪在巴羅克式設計的緞帶上,帶上有果實,兩端有一個碩大的蚌殼,與兩位天使的腳相接,左邊天使的頭頂著一個基督十字架。右邊天使側置一渾天儀。市政廳大樓門面的三角體內的市徽(2.),由兩位天使跪地並穿著花紋長袍,頭上分別托頂基督十字及渾天儀,而這個式樣則見有一條簡單的鍛帶,其上寫著(無與倫比的忠貞)的字樣。另一個則懸於市政萬左邊橫門上面,屬浮雕式市徽(3.),不少歷史學者認為這是非早期的市徽,上面並不沒有刻上葡萄牙國王若昂四世贈給澳門市「無與倫比忠貞」字樣,左邊橫門上的浮雕市徽與前述(1.)(2.)的截然不同,對比之下卻酷似大砲台入口1626年的市徽(5.),左邊橫門這市徽(3.)的兩位天使略胖而且全身赤裸,這浮雕上的三角體刻有一個太陽,太陽中間有個基督十字架,而王冠和盾各有十字架,渾天儀上有一夥星。但長形緞帶上由於剝落關係,上面有無文字已無從考證,但極可能如大砲台市徽(5.)上寫著的日期「ANNODN I 1626」另外在市政廳內使用的澳門市徽(4.)則為1960年代的葡國製造的產物,裝飾在建築物牆上,為白銅質材,市徽外形是綜合其他式様的元素而成,隨著殖民地過去,儘管由葡國人起首開埠近五百年的澳門,其文化亦漸漸成為歷史永不復再。



  澳葡於1999年在澳門發行的最後一套郵票



  澳門於1999年12月20日後澳門市政廳徽號由臨時市政局徽所替代,但使用時間非常短暫(圖:為澳門風物志專題特別製作的雕木繪)。
 

澳門市政廳(LEAL SENADO)1999年的過渡的臨時市政局徽章。臨市局市政廳徽對比,可見基督十字與渾天儀消去,徽上出現白鴿形象,鴿子表示天主聖神最常用的圖象,源自耶穌受洗時的描述聖神有如鴿子的形狀,也表示人類的靈魂脫離死亡的陰霾,兩位扶盾白袍天使化為兩隻展翅的鴿子,並左右拱守已由葡國盾與皇冠化成的「澳門城市之鑰匙」, 徽章上仍然保留一藍色緞帶。從設計上看明確地表達出,徽章互有呼應的前世今生關係。也融入宗教信仰上的元素,從美學角度去看,往後這個部門卻不斷發展更新及演變,標誌亦不斷改變,設計美觀及技術上,無疑是劣幣驅逐良幣的典型例子!


第二節∼青洲歷史

據《香山縣志》記載:  青洲山,在澳門北二里許,前山寨南四里,城東南一百二十里,一望菁葱,週遭皆水,如金山然。澳門海防軍民同知印光任有詩《濠鏡十景》, 內有《青洲煙雨》, 詩云: 海天多氣象,煙雨得青洲。蓊鬱冬疑夏,蒼涼春亦秋; 鐘聲沉斷岸,帆影亂浮鷗。景此瀟湘勝,何人遠倚樓。過去青洲風景佳美,葡萄牙文 Ilha Verde 及 Colina da Ilha Verde,即意思為綠色的島嶼。

公元1582年明神宗萬曆十年,兩總督在廣東肇慶召見澳葡兵頭丶大法官及主教,譴責葡萄牙侵犯了澳門主權,若不悔改必予驅逐出境, 1604年萬曆卅二年,耶穌會聖保祿修院院長賈華孥(Valentino Carvalho)與天主教東方巡教總監范禮安(Valignano)因未獲朝准許便前來居住青洲島上,並在島上築起教堂,故於1606年軍至青洲島盡毀教堂,造成夷衝突,經調停後人立碑聲明青洲島仍大國領土,才能平息風波。葡萄牙人在澳門殖民史上,有所謂「遠佔三島」之說,三島即是氹仔路環青洲澳門史上青洲成了引發紛爭的歷史場地! 青洲葡萄牙人有著密切 的關係,耶穌會傳教士在明清日本完成傳教後,皆以青洲修院為休息與靜修之地。 1828年清道光八年葡萄牙三巴仔聖保祿修院院長柏佈渣(Rodrigues Pereira da Borja)購下青洲土地,1889年修院租出部分地方予英國人,並設立青洲士敏土廠。直至民國十六年(1925年)青洲水泥廠遷往香港才結束。

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澳葡總督佈渣(Custódio Miguel de Borja)填土築海堤連接澳門島蓮峰廟一帶,使之與半島連成一體。其後人陸續在青洲山麓四處填海造地,並於1865年清同治四年在青洲山築起青洲炮台,與望廈炮台成犄角之勢! 青洲山因為靠近邊境位置,成為人軍事 防線,故在澳葡時代長期屬軍事禁區,山上植被受人類干預較少,現今青洲山上戰壕哨崗及暗台等遺跡至今仍然存在!

  青洲山頂的血桐[ Macaranga tanarius (L.) Müll.Arg., 1866 ]估計有100年樹齡, 是澳門唯一的本種植株, 可說是飽歷滄桑

 ● 由1960~1980年代青洲在地貌上變化情況, 但山體的自然植披依然變化不大
左起:
澳門工商年鑑》(1960); 中: 六十年代的澳門旅遊地圖; 右: 《澳門日報
》刊附(1988)

自1980年代中期,本室成立前的五年已開始在東望洋山松山進行勘察,也是自然科學的啓蒙時期,當年東望洋炮台附近的斜坡蝶舞翩飛, 一個暑假期間已紀錄了10多種蝴蝶種類。沿三十三彎曲的跑步徑蕨類植物已有7至8種之多,澳葡時代的澳門自然科學基本上沒有任何發展,澳門人擅長文化藝術,二十世紀中葉因抗戰避難的文人大不乏人,高劍父高奇峰關山月聚藝於普濟禪院,以至進入八丶九十年代梁披雲林近譚智生等等...藝海生華,各自精彩! 然而回過頭來自然科學研究卻停滯在原地,以香港作對比澳門整體面積相對較細小,物種表面上也比較單一,沒有想到其生物多樣性亦不能小覷,或者這是地方與人的聯繫,我們總離不開這個家鄉,一個自小啟蒙我們思想的澳門古城,澳門的歷史與地位絕對不比香港遜色,或許已超越這夥已經逝去的東方之珠!

讓筆者以澳門市徽的城號作結尾「天主聖名之城, 至忠至貞」!

 ● 1654年葡萄牙國王若昂四世賜給澳門市議會「Não há outra mais leaI」"無比忠貞" 稱號, 現仍然懸掛在原澳門市政廳大樓之內。

 ● 葡國魂又稱為「路濟塔尼亞人之歌」(Os Lusíadas)為葡萄牙詩人路易.瓦斯.德.賈梅士(Luís Vaz de Camões 1524-1580)歷時三十年所作的史詩。初版於1572年印行,被喻為葡萄牙文學史上最優秀的著作。本冊為《葡國魂釋義》,釋義者為約翰.高路士,1942年6月10日出版並由由澳門政府印務局印行。

格物研究非單純自然歷史, 同時亦針對澳門人文化進行仔細考究
   [左] 澳門東亞大學紀念木盾, [中上] 1960年代治安警察局警察帽徽;
   [中] 青洲山紀念郵卡/1943年澳葡當局文件; [右上] 1974年嘉樂庇總督大橋落成紀念章
   [右下] 發現澳門秀蟻蜂所用的工具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太加斯河遠望4月25日大橋的海岸,群鴿飛舞在海洋與陸地的邊緣,不禁想起澳門Macau,和那《精衛填海》意境的「臨時市政局」的徽章!五百年前葡萄牙人由眼前的海上出發,西方東漸帶來浩浩蕩蕩的東方史上五百年,五百年後本室這由東方遠道以來的客人,卻又帶著好奇的目光去向葡萄牙人問好,在向您們問候的同時,也向您們說一聲:「葡萄牙的朋友,我係澳門人,還記得我們嗎?」


 

本網頁中所有圖片及文本受延陵科學綜合室版權保障
All images and text on this page are copyright protected  © Acta Scientrium Ng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