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標本序號: 83  |周期 (Period): 7    |區 (Block):  f     |族 (Group):  IIIB / 3 


  Americium, Am

中文同義名稱:
原子序數: 95
館藏編號:   NGE-83 (US, 與標本共享, 含 Np: 96.1%)
拉丁文學名: Americium
命名辭源 (含意): America (美洲)
發現者 (國家):  Seaborg et al. ,  (美)
年代: 1944
原子量:  (243)
電子組態 [Rn] 5f7 7s2
2, 8, 18, 32, 25, 8, 2
熔點 (凱氏 K, 0 K= -273 oC): 1267
沸點 (凱氏 K, 0 K= -273 oC): 2880
密度 (克/厘米3, g/cm3): 13.670 (293K)
主要光譜線波長 (納米, nm): 605.464
己知同位素數目 (個): 13
同位素質量範圍: 237-247
地表中豐度 (百萬分之一, ppm): 無 (人工元素)
海水中豐度 (百萬分之一, ppm): 無 (人工元素)
生物學上的角色: 放射危害性
樣本狀態: (一般採用玻璃熔封) 粒狀, 保存於氬氣(不排除有微量空氣)的氣氛中, 初始鎇元素(Am)純度>98%, 主要雜質約1%的(Np, 93號元素),隨著保存時間的增加, 鎇含量逐漸下降, 鎿元素將取代鎇, 經過2900年之後, 標本的鎇將會殆盡。
首次的館藏收集日期: 22 V 2003,  此樣本因嬗變而生成鎿而鎇含量由 ~98% (2003)下降至為 96.1%(2021)


A.離子探測室,  B.探測器的核心,  C.含微量二氧化鎇的感知器

鎇煙霧探測器( Americium smoke detector): 可能是這個元素在民用設施中唯一被使用的例子了, 過去在香港可以買到這種美國製的探測器, 因為感測器的金屬上塗上一層極薄的二氧化鎇(AmO2, 含鎇-241的放射活度約1微居里)能不斷地放射出α粒子(氦核)使煙霧的分子離子化產生微弱電流, 探測器的警報從而被激發。因為鎇不斷因嬗變而減少, 繼而影嚮探測器的靈敏度, 加上有核輻射的安全隱患, 如今基本已被光電式煙霧探測器所取代了。


格倫·西奧多·西博格博士 (Dr. Glenn Teodor Sjöberg, 1912-1999) 的親筆簽相片 (延陵檔案室 藏)
美國核化學家

館藏類别:紙本
尺寸:9cm 
X  13cm

1940年分離了鎿(Np, 93)元素, 期後至1958年他和他的圑隊們發現了鈈(Pu, 94)和鎇( Am, 95), 即原子序數94-102的9個超鈾新元素。1997 年8月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在舉行的國際會議上用西博格的名字命名106號元素為𨭎 (Sg )。

 


 

 


本網頁中所有圖片及文本受延陵科學綜合室版權保障
All images and text on this page are copyright protected  © Acta Scientrium Ng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