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想天外的孤兒 ~ 百歲蘭(Welwitschia
mirabilis Hook. f.)
誕生後七天齡的百歲蘭 ~ 傳說生命死亡後的第七天回魂, 稱為頭七.......
給生命一個奇蹟
(左)
一隻誤入港鐵車軌的孤犬似乎懂得危險並向人示意"求援", 但奉命進入軌間驅犬的兩名職員(圖未顯示)卻無心施救及一名站在月台上(帶有工作證頸繩者)同時阻止乘客搭救
二零一四年八月二十日上午接近十時, 出現在港鐵粉嶺站列車路軌上的小唐狗,
以牠不幸的生命向世人昭示了當今香港官僚、大陸一部分親共傳媒和部分賤視動物生命分子的冷血思維,
同時壁壘分明地突顯香港、台灣和國內大量同情小狗遭遇的民眾的熱忱,
隨著資訊的傳播很快感動了世界。在整件事件中,
港鐵的高層畢竟是為事件付出了尊嚴,
屈辱地低了頭為事件道歉。前線員工本來是令狗狗致死的元兇,
但是他們亦是官僚制度的受害者,
當然也有委屈, 為了自己僅存的自尊力拒致歉值得理解的;
但是大陸官媒《環球時報》對狗狗的不幸不僅沒半點惻隱之心, 而且還指控反映港人「狗萃主義」;
大陸有些喪心病狅的民眾, 甚至指"輾死狗沒甚麼大不了"
; "香港人正經事不幹,
居然為一條狗而大造文章", 直斥是"香港死了"……
讀者可能開始覺得奇怪, 編輯為何把百歲蘭胡扯狗狗身上, 似是志在沛公。其實不然的, 筆者下了這麼大的決心去研究百歲蘭的播植, 有一部分在情感上也正是不忿它被國內的傳媒訛化的動力所推動的,其實這個怪異的物種祗需用心去了解, 用心照顧便可以見證它從抽芽至發育的過程, 看著這神奇生命的成長, 使筆者領略到祗要用心去了解和照顧人民, 中國人也不是非有強管的, 可惜中共的內心就是有鬼, 對於叱怨不僅沒緩和反之更激化事端, 以至一發不可收拾。但是必須相信, 我們可以給百歲蘭一個奇蹟, 歷史也將很快便給中國的一個機會! 分久必合, 亂極歸靖的日子也將會出現, 問題是旗幟仍是當前的式樣嗎? 難說吧! "國家"特派護花使者的訪港植物
據大陸傳媒報導,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及2005年,中山植物園(中科院江蘇省植物研究所)曾經兩次引種過這種稀有的植物,但由於其成活率非常低,這批百歲蘭先後都沒有成活"。2008年3月的香港花展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 展場內滿眼彩花綠葉, 美不勝收, 其中有一株長相不揚的植物展品, 在守衛森嚴的條件下展現它的風姿, 這就是百歲蘭。根據本地當時仍被冠以公信力第一的新聞傳媒《明報》的一則報導, 很明顯看得出以下這則新聞的來源必是主辨單位提供, 而始作俑者無疑是國內有關植物的擁有單位, 這則新聞無論在報導或用辭手法而論, 閱後使人甚為不安:
以香港人的身份用大陸記者口吻的新聞描寫模式, 看起來除了有點別扭外, 要不是新聞自由的倒退就是記者專業能力的不足, 以上報導無論對科學知識或新聞資訊皆是毫無價值的! 百歲蘭的發現史及研究計劃的開發
奧地利探險家及植物學者維爾韋斯奇(Friedrich Martin Joseph Welwitsch,1806~1872)在安哥拉的沙漠遊歷期間, 於 1859年9月3日發現了一種形如章魚, 貌如半枯的巨形植物出現在地面上, 當時他看到這物種時即被所見的東西所震撼, 當時他是這樣記錄自己的感想: "它是我所見所聞的東西之中最為精緻及神奇的結晶, 這是上天造化的奇蹟, 祗有非洲南部才能孕育此物種"。他把標本寄英國植物學家約瑟夫.胡克( Joseph Dalton Hooker,1817~1911)進行分類學研究, 1862年在《園藝紀事及農學報》( Gardener's Chronicle & Agricultural Gazette )首先介紹這種神奇的植物, 翌年正式發表研究文戲, 胡克認為這是一種和已知所有植物族群中沒有親緣關係的物種, 維氏最初建議用當地人稱呼這植物的名稱 " tumbo " 作為新物種的名稱, 但胡虎有感於維氏是首位發現且地它帶到文明世界的人, 其功勞值得景仰, 故而把它命名為" Welwitschia mirabilis ",意即" 維爾韋斯奇的神奇物種"; 論文發表段不久, 進化論的奠基者查理士.達爾文( Charles Darwin, 1809~1882 )認為這個物種就是"植物的鴨嘴獸"; 數十載後中國植物分類學的奠基者胡先驌則稱它爲“最奇特的沙漠植物"。儘管它沒有現存親屬, 因這種長壽的植物其外表如蘭, 又祗有两片在生命中不會被替換的葉子, 故此中文譯為百歲蘭,亦稱之為百歲葉、千歲蘭、二葉樹, 圖藝學上更有個很玄的名稱, 就是"奇想天外", 編者認為這個源自日本類語的辭組, 應該是溯於其拉丁文種名" mirabilis(神奇的)" 而來。
百歲蘭有性繁殖之研究: 絕望計劃 種子的來源和新鮮度
百歲蘭僅分布非洲西南部的局部地區, 雖然每年都生產大量種子, 但天然不肓的佔多, 剩下發育的亦有不少因感染真菌而死亡。目前所得到 的種子基本來自非洲南部的供應者, 因為祗有100歲或以上的百歲蘭才進行繁殖, 產生可育性的種子, 用於研究用途的種子都是採自野生植株, 故此, 無論是氣候的不同或長期的運輸, 對種子的活性必然受著極大威脅。
當種子被接收後, 應立即保存在乾的密封膠袋, 並裝進玻璃瓶中以防受擠壓, 並放入低於攝氏10度(一般在4~7度)的蔽光環境作短暫收藏, 但保存期隨時間而降低其發芽效率, 因此應有完善的播種計劃, 同時也避免長期的貯藏影響種子的活性。在進行播種時可以除去外面的種皮, 把種子投入蒸餾水中, 倘若種胚已經壞死或不育的種子, 通常是上浮性, 這樣的樣本必不能發芽的, 選種必須是下沉的, 如果種子似有黑斑, 應先在2%(W/V)高錳酸鉀(KMnO4)溶液中泡浸2小時, 以殺滅菌源。
光源、光照度、溫度和濕度
百歲蘭的原生地陽光充沛, 故此使用穿透性強的光源對成功發育植物的未來是很重要的, 格物研究對多種常用光源進行過調試: 1) 日光管: 流照度由數百~數千勒克斯 (Lux), 對植物光合作用效能一般而矣。 2) 碘鎢灯: 流照度可達數千勒克斯 (Lux), 有明顯改善光合作用的效率, 可惜會發出強烈的熱能, 直接把植物燙枯。 3) LED(上左圖)/熒光管式植物燈: 完全按光合作用的最有效頻譜(位於紅色光和藍色光的頻帶上)發出較低熱能的紫紅色光, 穿透力弱且衰减迅速, 這類光源雖然對一些草木植物(尤其是蕨類)是有明顯作用, 但對木本植物的效率是非常有限的, 而且發現台灣野百合在這種光源下徒長而植株發育不良的現象。 4) 高壓鈉燈(上右圖): 這種特殊光源發射出金黄色的鈉元素(589.0納米和589.6納米)的特徵光譜, 這種光的流明度由幾千至幾萬勒克斯 (Lux), 穿透力強且衰減性較小, 雖然這頻譜並非位於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吸收範圍, 但藉其穿透性活化葉綠體, 配合其他光源便能給百歲蘭提供最基本的光能所需量, 植物標本閣種植的一株六年齡百歲蘭便給予上述4種混合光源按不同時段分開及混合照射作光合能, 該植物在過去一年內葉片伸長了大約5厘米, 一部分幼株被移至日光管-LED植物燈同步混合光源照射 作對照實驗, 一年齡的葉片長度接近 9 厘米。
百歲蘭發芽的温度一般在攝氏 27~32度, 相對濕度 >80%, 光照度 約 2000 Lux,(不應含紫外線), 播種3天之後開始抽芽。
百歲蘭生活於沙漠, 故此高度模擬原生環境的土壤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極為重要, 人工繁殖用的土壤必須自行設計成份之使用及計算其用量, 格物研究採用經消毒的竹炭(10%)、 麥飯石(斑狀安山岩, 10%)、多肉植物用疏鬆泥土(60%)、砂質紅植土(15%)和粒度乎介150~300um的天然石英砂(~5%)混合土壤作播種及成活的植物用土。 西南部亞熱帶氣候的沙漠環境, 全年乾燥少雨, 日間地面乾燥, 但晚上受南大西洋的洋流影響濕度增加, 百歲蘭的兩片葉子得到充足的水份, 故此從不會休眠, 同時根部也有地下水及營養的供應, 植物便能這樣恆常安靜且養分及水分不缺的環境下孑存至今天。設計適於百歲蘭生長的環境不僅是播種,對於成功發芽的植物能否繼續發育尤其重要; 由於這物種的主根系細長, 對土壤的搔擾甚為敏感, 本種的支根較少, 稍被干擾時, 主根系便很容易受損, 主根系一旦受傷的植株, 其生存機率將大大降低。為了避免日後移植帶來的風險, 必須選擇長筒形高腰植盤, 膠塑或瓷製, 底部有一小孔, 水分將通此經植土透向根部。又把注滿植土的盤子放入直徑略大的淺盤中, 再把空隙用砂質紅植土填充, 植物的"居所"便建立完成。 防止真菌的對策
百歲蘭是一種耐寒耐熱的植物, 超過一年齡的幼株, 祗要因水分腐根或旱枯, 靜在原居環境中, 給與合適的照料, 基本上可以緩慢地生長; 但是在它生命歷程中的最初一年內, 溫度、濕度和光照強度的不足, 很容易令幼株夭折, 不過對幼株最大威脅的還是致命的真菌。由於必須高溫高濕的環境是百歲蘭種子發芽的關鍵, 同時種子本身有豐富的油脂和養分, 也完成乎合多種常見真菌的感染條件, 一旦芽體上長出真菌, 植物幾乎沒有生存的可能! 由於百歲蘭的種子本身就是黑麯黴菌之載體, 應用抗菌劑幾乎是難法避免的, 為此格物研究對市面上多種藥劑以其標示的使用濃度進行過播種試驗, 結果令人失望:蘭用防根腐藥劑基本上無法阻止真菌的感染;強效製劑(如百清菌等)由於藥性過烈, 有效防止真菌滋生的同時, 也抑制了種子的發育, 所以個體胚死腹中。綜合上述失敗的例子, 稀釋強效藥品與溫和抗菌劑併用似乎最最有可能成功的, 結果恰如推測一樣, 在五個播種試驗的植盤中有四盤的種子抽出了芽體, 這個物種的幾個小生命終於在人工的悉心照顧下誕生了。但是即使加入抗菌劑, 真菌對種子的感染仍是無法制止的, 同時更不能保證抗菌混合藥劑對種胚是安全的。 新鮮的自來水一般含有游離氯, 需要靜置幾天才可作為植物澆水源, 這種水源對於齡期>1年的植株是無害的, 但是用於播種的水源, 強烈建議使用蒸餾水, 避免自來水中的硬水化礦物質(如鎂、鈣和鈉等)抑制種子的正常發育, 由於新鮮的種子本身已完備發育所需的各種養料, 故此在胚胎發育至幼株的两片稚子葉下的種肉未完全耗盡之前, 盡可能不要施肥, 並以含微量抗菌劑的純水淋澆。靜待發芽的種子需要更高的水份, 為有效保持環境濕潤和防止外來真菌的感染, 一般在盤上套以透光帽罩。大約六個月左右,當生長的稚子葉開始成長出真葉時, 植物需要進行施肥, 但肥料必須是緩效和稀釋的。 播種的最合適季節
百歲蘭發芽一般在温度攝氏27~32度,相對濕度>80%的無菌、無化學污染的環境中進行, 為了有效利用天然氣候, 因此選出盛夏至中秋前(6~9月), 播種前把所有設備首先以酒精拭抹,然後在紫外光(UV-C)照射下進行消毒, 為方便種苗抽出時節省點能量及減少有機質被真菌感染的機會, 播種先除去種皮,用解剖針把濕潤的植土撥出小穴, 藏入種子後以幼細的石英砂薄薄地蓋上一層, 完成後把植盤蓋上帽罩, 放入生態區中靜待發芽, 但要定期觀察, 適當加水和增添抗菌劑, 若發現植盤有真菌, 應立即以濃度較高的抗菌劑作定點處理, 若幼芽受到感染, 植株將會死亡, 應立即把植螌從生態區移走。 百歲蘭的種子繁殖
A.
除去外種皮的種子播種後3天的種子(28~32℃, RH 100%) 為了有系統地紀錄百歲蘭的誕生過程, 格物研究於2013年7月~2014年8月期間把由播種至幼苗的生長進行有序性觀察, 生態區的環境數據也有詳細的標示, 在這段時間範圍內, 生態區的温度由夏天的32攝氏度至冬天最低僅9.5攝氏度, 相對濕度由100%(播種)至45%之間,區內的送風、排氣和光源由時間開關進行一日多次分段運作;光源以高壓鈉灯每天間歇照射共8小時, 螢光及發光二极管植物燈以略有不同但有約有6小時與鈉燈同時運作, 放置於距光源約有2000 Lux之處則可, 這個設定模式有利百歲蘭的幼苗有效利用各種光源的單獨及協同效能, 對於不同程度依賴光能的個體, 有著促進發育的作用。種子發育之後的兩至三週, 子葉發育完善, 種子內存養分也差不多耗盡, 此時可掀開頂蓋, 正式讓它在大氣環境中生長, 為了使新生命繼續生長, 施以微量肥料的澆水和防菌劑的保護是必需的(百歲蘭超過1年的幼苗自身才有抗真菌的能力, 此時才可以停止施藥)。以澆水頻度的減少逐漸降低植盤的濕度,因為百歲蘭世代習慣了沙漢的亁旱氣候, 根部積水太多必引起根部的腐爛, 這也是種苗的高死亡率的主因之一。生長在足够的光照(4500~8000 Lux), 適當的溫濕度的幼苗, 健康的子葉沒有鏽斑、腿色或乾脆等表現, 但有些個體因為在發育過程出現疾患或營養不良, 葉端過早枯黄, 雖然可認定為不良幼苗但經悉心照料下可能仍會有改善之機會, 但枯亁的部位始葉子基部,亦表示幼株已沒有成活了。
子葉一般長4厘米, 6個月齢的幼苗的生活速度開始緩慢, 這種現象可能是和冬季的新陳代謝率降低有關, 此時恆葉明顯比子葉優勢, 隨著齡期的增長, 子葉漸漸衰弱; 大約兩年齡的百歲蘭其子葉已急速步向死亡並從莖部永久消失,剩下的一對將終生和與協調完成百歲蘭的生命歷程。從不完全整理的資料顯示, 1年齡葉長9厘米, 寬0.5厘米; 2.5年(長13.5厘米, 寬1.2厘米); 植物標本閣最大齡的百歲蘭活株仙絲芭(上圖 J )[ Simspes, "絕望之樹", 名稱來自拉丁文 "Sims"(沒有) 及"spes"(希望), "仙絲芭" 就是因 "絕望計劃" 得名], 8年齡的植株己經長達45厘米, 寬2.1厘米, 約4/5長度的葉片部分己經乾枯),同時, 仙絲芭曾因移植時傷及部分根系而引致葉片榮枯不對稱的現象。 百歲蘭的分類學位置
松類植物門 PHYLUM PINOPHYTA 非常矮小的木本植物, 樹幹(莖)十分矮短而粗壯, 呈倒置圓錐形, 高度少於50厘米, 直徑可達120厘米, 與莖相連的地下部分為很長且粗壯的主根, 深入地下水位。莖上呈二淺裂形, 沿裂邊各長一片巨大的厚革質葉片, 淺綠至黃綠色, 可以生長至 2~3米長, 闊30厘米, 葉片上具平行脈, 隨著葉之基部緩慢地生長, 葉片不斷增長增闊, 葉端因缺乏營養而漸漸枯萎, 祗剩下哇深褐色的木質部分纖維; 葉片在風沙的作用下葉片常破裂, 甚至裂至近葉的基部, 而呈如章魚之形狀, 故有"沙漠章魚"之稱。雌雄異株, 深紅色的球花形成複雜分枝的總序, 長於莖頂腋部, 雄花呈長筒形, 雌花短, 呈長卵形, 受精後之雌花亦呈長筒形, 呈淺綠色。 (花之結構及種子之形成並非本專輯之討論範圍, 不作詳述 )。種子扁圓片形, 具內胚乳及外胚乳, 幼苗有子葉一對, 結構與永久葉子的幼體基本一致, 生長方向相互垂直。
百歲蘭是一種遠古遺存的植物, 其家族歷史可追溯至侏羅紀, 除非洲外亦見於美洲, 己滅絕的早白堊紀物種擬百歲蘭及南美百歲葉(中文名稱為編者初擬, 接學名 Welwitschiella austroamericana , 見上圖, 來源: 互聯網)化石發現於巴西。現今百歲蘭僅殘留一科單屬僅一種, 雖然是裸子植物, 其植物體形態卻與別不同, 莖部粗短, 呈塊狀, 顆錐形根部深入地下, 幼苗時期的一對子葉會於2~3年後消失, 終生祗留下一對大型帶狀葉子, 野生植株一般壽年可超過百年, 己知最長壽的個體甚至有2000年齡。典型的旱生植物, 僅分布於非洲西南部的納米比亞和安哥拉, 生活於靠近海岸的多石、枯竭的河床或沿海的沙漠地帶。 百歲蘭的族譜
百歲蘭被併入買麻藤綱(Gnetopsida)中的百歲蘭目, 本目僅含括單一品種,其實作為一個如此高階元的分類單位(最新分類系統甚至把它晉級為買麻藤門 (Gnetopsida),其物種 家族結構卻十分簡單, 祗包含三個目[麻黄目(Ephedrales)、買麻藤目(Gnetales)和百歲蘭目(Welwitschiales)]、三個科(相應各目內各有一個科)、三個屬(買麻藤屬約30種;麻黄屬約40種和百歲蘭屬1種),約80種植物。這個有著裸子植子結構的族群卻同時具備比較高階的分類學特徵, 雖然傳統分類法把它們納入裸子植門的範疇中, 但它們的次生木質部有導管, 所有品種沒有分泌樹脂的能力,葉片對生(百歲蘭)、輪生(買麻藤)或叢生(麻黄),除了麻黄呈針狀外, 其他科屬的品種有帶狀(百歲蘭,具平行脈)和闊葉狀(買麻藤,具網狀脈), 孢子葉球出現假花被,這表現它們有自裸子植物向被子植物演化的強烈趨勢。 後 記
百歲蘭縱然是個奇異的物種, 但未至於要如此將它神秘化來突顯某些政治目的, 這種態度的確教人極其反感, 亦因此才有"絕望計劃"的構思;
雖然以目前的技術, 我們沒有信心把百歲蘭培育至開花結果,
徹底解構它的生命奧秘, 但計劃的最基礎性成果完全否定了百歲蘭是一種極難進行人工繁殖的謊言, 以類比法揣測, 陸媒和港媒的可信度的剩值還有幾? 百歲蘭現時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 單在國內相信早已有繁衍, 祗是利益分子眼睛瞎了看不見而矣! 故此它絕對不是奇想天外的孤兒, 所指的是編者自己, 但是如果有嚮往民主自由思想的人都變成"奇想天外的孤兒"的時候, 這個腐朽的年代亦將很快滅亡, 隨之而來的是另一個歷史時期的開端。無論期待也好, 恐懼也好, 面對著顛倒是非黑白的香港, 要嗎; 和他們一起指鹿為馬? 要嗎; 拋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 義無反顧地與之抗禮爭衡!
本網頁中所有圖片及文本受延陵科學綜合室版權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