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包蕨為香港一蕨類植物新紀錄

Calymmodon cucullatus (Ness et Bl.) Presl.

翱鵰,  2009 6 20

 


  


謹此獻給『六•四民主運動的死難同胞及堅貞不屈的天安門母親們!


摘 要


 荷包蕨的針筆圖: 1.植株全形, 2.營養葉片, 3.幾片能育葉之裂片, 擇自
《廣東植物誌》第七卷, p.314.

       本文確定在香港大埔區山系一處人跡罕至的谷地中存在著一種從未被描述小型的蕨類植物, 按其特徵分析與零星分布於澳洲東南亞南及台灣荷包蕨(Calymmodon cucullatus (Ness et Bl.) Presl.)基本一致。從發現的區域及其伴生植物與其發育情況觀之, 這物種可說是長期處於弱勢但倖存至今的遺孤小種群。


關鍵詞

禾葉蕨科(Grammitidaceae) 荷包蕨(Calymmodon cucullatus (Ness et Bl.) Presl.)香港分布新紀錄屬及種。


荷包蕨的分類學位置

蕨類植物門 PHYLUM PTERIDOPHYTA
       真蕨亞門 SUBPHYLUM: Filicophytina
            ●薄囊蕨綱 (真蕨綱) Class: Leptosporangiopsida
                ●水龍骨目 Order: Polypodiales
                    ●禾葉蕨科 Family: Grammitidaceae
                           ●荷包蕨屬 Genus: Calymmodon
                                  ●荷包蕨 (姬荷包蕨
[3]) Calymmodon cucullatus (Ness et Bl.) Presl., 1836, Tent. Pterid. 204, 1836
                                                Polypodium cucullatus Ness et Bl. in Nova Acta 11: 121, t. 12, fig. 3, 1823.
                                                Polypodium gracillimum Cope. in Pekins Fragm, 189. 1905.

 
 (左) 新紀錄憑證標本 NSF-F591218, (右) 荷包蕨的生境

生        境:  大埔山林區(筆者選擇不公開確實地點、海拔高度及己測定的經緯度,敬諒!) 生於溪流邊旁遍布苔蘚的濕潤石壁上, 植株數目稀少且矮小, 發育不太良好。


 植株全形


 荷包蕨的生物特徵:
A.根狀莖及披針形鱗片; B.拳狀幼葉芽; C.幼葉; D.營養葉之正面; E.營養葉之背面

特        徵: 小型蕨類植物, 高3~8厘米[1], 或5~15厘米[4], 存在於香港的植株高2厘米(一般高1.5厘米, 可能因葉片頂部缺如所致, 生境區內所見之植株其老葉一般頂端缺如) , 根狀莖直立, 披針狀披針形鱗片,  葉密集, 叢生, 柄很短。葉片長披針形, 基部有狹翅,  長1.5厘米, 平均寬0.3厘米, 羽裂幾乎達到主脈, 小羽片簿革質, 披有細毛, 外邊全緣, 僅有1條, 斜展, 向上逐漸縮小香港族群未見育葉, 但根據植物誌之描述, 其葉片中部以上為能育區, 孢子囊群圓形或橢圓形, 著生於小脈之中部, 每裂片有1枚[1], 以 裂片邊緣的反捲作保護。己知分布於澳洲東南亞(錫蘭馬來西亞印尼)、中國廣東海南台灣。為一稀有種, 香港沒有任何近緣品種。據悉荷包蕨在上述皆以零星分布, 未見足以維持種源穩定繁衍的族群, 故此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將之列入瀕危物種[5]


後記: 廿年生死兩茫茫

        這個新紀錄的發現, 跟『六•四』聯上不可分割的關係, 這是為甚麼呢?
        二零零九年六月四日, 為『六•四』民主運動的廿載祭日, 回想當年這群為國憂心忡忡的赤子們, 以自己的生命報效了國家, 遺下了銘烙傷痛的家屬, 即使過了廿年, 生死永訣的兩方像仍被牢牢地分別緊囚著, 使他們甚至在心靈上仍尋不到半點安慰的依附, 這與當年『南京大屠殺』的受害者相比更為可憐! 1937年大屠殺發生後, 生還者忍辱負重至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 手刃了一些元凶, 更重要的是: 在一程度上, 總算為死難昭雪沉冤; 然而『六•四』死難者、倖存者以及難屬們苦等廿載, 他們不少已經是
淚盡胡塵, 油盡燈枯的風燭殘年了, 可憐的連最卑微的冀望 ― 公然祭奠死難者的請求也乞不到, 這是甚麼世道呢, 更使人不安的是: 這群難屬還能再撐多久呢?
        二零零九年六月二日, 星期二, 晴熱, 早上心境己經很不平靜, 正常的工作也幹不下去, 遂臨時決定野探, 希望藉山川靈秀淨化心靈, 同時可以在香港境內天與地交界的最短距離悼念死難者, 於是便拿起了裝備, 在悼念『六•四』的歌曲蕩漾中踏上了征途, 荷包蕨就是在這樣的心境中被發現
的。荷包蕨的發現教我明白:  即使是如此勢孤柔弱的荷包蕨, 也可以在香港這片福地中默然地存活了下來, 這是個值得人深思的道理。日後有緣份見到荷包蕨的野探者們, 希望你們可以用尊敬的態度來面對它們的同時, 也可以用同情及憐憫的態度來面對『六•四』死難者、難屬及倖存者們, 他們為這個國家已經付出太多了! 自翊是香港自然生態研究者或是保護者的朋友們, 拿起良心來紀錄歷史, 伸張正義, 總比收集數張植物標本或拍攝一系列美麗的植物艷照來得更有意義吧!

  二零零九年六月廿日


 野百合 ( Lilium brownii F.E.Br.)

補詩一首: 憶陳天華有感

        二零零九年七月一日, 星期三, 天晴酷熱, 幸而偶有清風送涼, 於大遊行起步前三小時左右, 處身香港島高巒之上, 秀色可餐! 忽然想起中國民主革命詩人陳天華(1875~1905)在《猛回頭》中的詩句: 『瓜分豆剖迫人來, 同種沉淪劇可哀! 大息神州今去矣, 勸君猛省莫徘徊!』頗有感觸, 故借其筆意, 續詩一首, 聊以舒懷!

香江沉淪劇可哀;
北京遺母倩誰憐?
青天朗月如仍在,
神州頌晴定有年!


        二零零九年七月一日於柏架山


主要參考文獻/互聯網站

[1]《海南植物誌》第一卷, 陳煥鏞、張肇騫、陳封懷 主編,科學出版社, 1964.
[2]《廣東植物誌》第卷 吳德鄰 編, 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
[3]  Editorial Committee of the Flora of Taiwan,
FLORA OF TAIWAN(台灣植物誌) Vol.1, 2nd Edition, 1994.
[4]《台灣植物圖鑑》(上冊) 鄭武燦 編著,  茂昌圖書有限公司, 民90年11月 (2001/11)
[5]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http://www.iucnredlist.org/search, 英文網站, 成功瀏覽日期: 20/06/2009.

 


        


本網頁中所有圖片及文本受延陵科學綜合室版權保障
All images and text on this page are copyright protected  © Acta Scientrium Ng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