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

 

 

香港獨有植物: 長苞紫珠(Callicarpa longibracteata H. T. Chang)

 

初 版: 20218

增訂版: 20246月 (花的結構)

 


 

 

 


                                                                                                                                                             
[ 唐 ] 李商隱 《錦瑟》

 

 


 

命途多舛的獨有物種

 

 


陳煥鏞教授的藏書《拉丁文基礎》( Elementa Latina ) (延陵圖書館藏)

這個物種可能是香港稀危植物中最低調的, 它不僅沒有特別的名字, 分類學位置也沒有超然的地位, 甚至早已被人忘懷了 但是, 冥冥之中又被人再發現, 當深入研習它的特性時才發現它居然是如此的稀少, 多麼的特別, 它雖然處於極為不利的環境中仍堅強地生存至今, 宣示著自已在大自然中的尊嚴和勇氣。它的 屬性之確立是基於植物學家張宏達教授 (1914-2016)在總結分布於中國境內紫珠屬植物的集論文中, 根據陳煥鏞教授 (1890-1971) 在香港境內採集的一份標本而鑑定為新種, 可惜該標本上沒註明採集地點, 所以長期以來被列入存疑種。

回想2004年期間, 格物研究組列出了十來種待查的香港獨有植物品種, 時至今日, 除了全唇薑 ( Zingiber integrilabrum Hance )以外, 其他品種的生境已經被紀錄下來, 惟獨這品種耗費了十多年時間, 而且是到了近期才被發現的。我們不知道誰首先重發現這物種, 但可以說, 本地官僚和內地合作編纂的文獻中對本種的描述皆基於原始紀錄, 僅提供其產地為鹿頸大嶼山兩個地域, 其他資料根本沒甚麼參考價值, 其實要探索本種的要點在於花序的結構, 特別是和廣泛分布於香港南一帶的同屬品種: 枇杷葉紫珠 (Callicarpa kochiana Makino)特別相似, 所以必需在8月期間進行, 但是所見的基本是幾種不同的紫珠屬, 唯獨不見到它, 最後在沙頭角一次蝶類勘察中在一個意想不到的環境中發現了它, 由於正值花期, 筆者好輕易地鑑定了它的屬性, 這個物種隻影形單地佇立在其他植物旁, 互相依偎地生存下來, 但是它的生境區極為脆弱, 若不及時採取引種, 相信不久之後會有滅絕之虞! 至於傳說中的大嶼山的生境, 至今仍未有仼何頭緒。


長苞紫珠的分類學位置

 


生境中的長苞紫珠(
Callicarpa longibracteata H. T. Chang)
A
. 葉背面的黃色腺點; B. 盛開中花序的小花, C. 花苞; D. 果實


木蘭植物門 Phylum: Magnoliophyta
       木蘭植物綱 Class Magnoliopsida
             ● 菊亞綱 Subclass Asteridae
                     ● 脣形目 Order: Lamiales
                             馬鞭草科 Family: Verbenaceae
                                    紫珠屬 Genus:
Callicarpa
                                           真紫珠組 Section: Eucallicapra
                                               ● 管萼亞組 Subsection: Tubulosae
                                                      ● 長苞紫珠 Callicarpa longibracteata H. T. Chang, 1951,  Acta Phytotax. Sin. 1: 277. 1951.

 

憑證標本: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標本館 IBSC 0568509(左), 《延陵植物志》憑證標本: NSF-2911844 (右), NSF-2911844A

與其參考一大堆靠構思而成的現代技術官僚文獻, 倒不如引用原始文獻[1]更為有學術價值:


長苞紫珠 (
Callicarpa longibracteata H. T. Chang) 花的結構 (採自延陵格物研究組人工繁殖植株, 06/2024)

長苞紫珠 Callicarpa longibracteata Chang, sp. nov.

Frutes 3 m altus, Ramuli teretes hornotini dense fulvo-tomentosi, annotini glabrescentes cinereo-nigrescentes lenticellati. Folia oblonga vel elliprica 15-20 cm longa, 5.5-8 cm lata, apice acuminara, basi rotundata vel obtusa simul paulo obliqua, margine supra medium remotissime denriculata, supra costis nervisque excepris glabra in sicco nigrescentia, subtus tomentoso-incana; costa supra plana subtus elevata, nervis laterlibus utrinsecus 13-16 supra conspicuis subtus elevatis; petioli crassi 1.5-2.5 cm longi tomentosi, Cymae diffusae sexies dichotomae 6-9 cm latae tomentosae, pedunculis 3-8-5cm longis; bracteae foliaceae lanceolatea 3-4 cm longae, 8-12cm latae, pilis atque iis foliorum similiter obtectae, nervis utrinsecus 8-10, stipitibus 8-10mm longis, antheris 0.5 mm longis longitudinaliter dehiscentibus ; ovarium glabrum, stylo 6-7 mm longo, stigmatibus dilatatis, Fructus 1.5 mm diametro.

灌木, 高達3公尺; 嫩枝被黃褐色茸毛。葉橢圓披針形, 長15-20公分, 寬5-8公分. 先端尖銳, 基部圓形或略鈍, 且略偏斜, 邊緣上半部有疏齒, 上面脈有星毛, 乾時變黑, 下面密生灰白色茸毛; 側脈14對, 葉柄長2公分。聚撒花序 (a)徑約 6-9 公分, 六次分岐, 花序柄長 3-5 公分; 苞片葉片狀 (b) 或線形 (c), 披針形, 長 3-4 公分, 寬 1公分, 上下兩面有茸毛, 側脈8-10對, 苞柄長約 1 公分,  花冠粉紅色 (d), 外披毛, 長約2公厘, 小蕊突出, 花絲長5公厘 (e), 藥囊長0.6公厘 (f), 縱裂, 子房無毛, 花柱長 6-7 公厘。萼呈鐘形 (g), 有星毛, 萼齒尖長 (h), 長約1公厘;果實徑約1.5公厘。

香港: 無詳細地址, 生林中, 灌木高 3 公尺, 1926年8月,  陳煥鏞 W.Y. Chun 5121。

本種的特徵是具卵狀披針形的葉, 下面被灰色茸毛, 花序擴展而疏散, 有長花序柄, 苞片葉片狀, 萼片尖長。

生境: 香港新界東北部的低海拔地區

花期: 七月中旬至八月上旬 (人工繁殖植株6月中旬開始)

果期: 八月中旬至九月

附註: 本種的葉片背面跟枇杷葉紫珠 (Callicarpa kochiana Makino)一樣具有腺點, 所以此兩物種在非花期以外觀特別相似, 所以常有誤認的可能性, 但和其他品種的分別較大, 不作逐一比對 C. kochiana 比較, 本種花序較為疏落, 有明顯的花序柄, 花萼也有茸毛, 但苞片呈葉片形,  嫩枝也披有淡黃色長茸毛 (較略為 C. kochiana 稀疏), 同時具有這一切特徵的植物不見於香港的其他紫珠屬物種中, 故而很容易判別



生境中的枇杷葉紫珠(Callicarpa kochiana Makino)
A. 葉背面的黃色腺點; B. 盛開中花序的小花, C. 花苞; D. 果實

                                                      ● 枇杷葉紫珠 Callicarpa kochiana Makino, 1914,  Bot. Mag. (Tokyo) 28: 181. (1914).

憑證標本:《延陵植物志》憑證標本: NSF-2911843

別名: 鬼紫珠、勞萊氏紫珠, 廣泛見於香港各區低海拔(近海平面至高200米)灌木叢中, 外形和獨有的長苞紫珠相似。本種亦分布於湖南湖北江西廣西廣東, 台灣越南日本



飛鵝山的上空 (2021年8月9日下午3時49分)

 

定風波 (七夕)

 

坐看風霜猶纏,誰來迎笑度空廂? 七夕迷空圍鵲索,難盼,郎攜眷妄傚情天!

望斷愁城送別雁,呼之,臨岐說誓絕偎依! 重見? 闌珊歸處再難圓!       

                                                                         2021.08.14


主要參考文獻

[1] 張宏達《中國紫珠屬植物之研究》,《植物分類學報》第 1 卷,269-312,  1951.
[2]《
香港植物誌(= Flora of Hong Kong, 英文版), Vol. 3, AFCD, 2008/05.



本網頁中所有圖片及文本受延陵科學綜合室版權保障
All images and text on this page are copyright protected  © Acta Scientrium Ng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