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
彌勒山薹草初探 E.Ng, 25 III 2021
關鍵詞: 概述: 分類學位置:
●木蘭植物門
Phylum: Magnoliophyta 憑證標本: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標本館PE 01862960 (模式標本, 1929年, 左圖),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標本館 IBSC 0653947 (等模式標本 1929年) , 《延陵植物志》憑證標本: NSF-3571807, NSF-3571807A (重發現標本, 2021年, 右圖) 分 布: 香港特有種[4], 僅分布於大嶼山和大埔梧桐寨[1] (本文作者未有紀錄)?, 生於石旁, 局部分布, 生境區數量多。對於有些學者在毫無活株實證的情況下硬和中國廣東和廣西兩地的親緣種合併, 而且在《香港植物志》高調作出描述的做法或有不妥。 作者仔細端詳過這些標本,有個 甚至是長囊薹草( Carex harlandii Boott. )的再次誤認標本, 其他的也未能置可否。 形態特徵及標本驗證 :
根據《中國植物志》: 根狀莖短,木質。稈高33釐米,三棱形,被柔毛(活體披有疏落易脫落呈半透明狀腺毛)。葉長於稈,寬6-10毫米,平張,基部對折,葉兩面被柔毛(b, c, 活體披有疏落易脫落呈半透明狀腺毛),頂端漸狹,基部具暗褐色分裂成纖維狀的老葉鞘(左圙)。苞片短葉狀,被柔毛,具長鞘。小穗4個,彼此靠近,頂生1個雄性,窄圓柱形,長3.5厘米;小穗柄較長,被柔毛(觀察到柔毛);側生3個雄雌順序,頂端雄花部分較短,圓柱形,長2.5-4.2厘米,花稍密生;小穗柄被柔毛。雌花鱗片(d)披針形,長約5毫米,黃白色,被柔毛,背面中脈綠色延伸成短尖(e)。果囊(f)稍長於鱗片,斜展,卵狀橢圓形,長8毫米,紙質,黃褐色,密被柔毛,具多條脈,中部以下漸狹,上部急縮成長喙,喙長3毫米,喙口具2齒。小堅果(g)緊包於果囊中,菱狀倒卵形,三棱形長4毫米,黑色,中部棱邊縊縮,下部棱面凹陷,基部具短柄,彎曲,先端急縮成長喙,喙長1.5毫米,直立;花柱(h)基部膨大,柱頭3個。花果期4-5月。產我國香港(還有別國的香港? 此非植物學探討範圍不作 題外之論),生於石隙中。模式標本采自香港(此句似乎多此一舉)。
1. 植株 2.雄花鳞片, 3.雌花鳞片, 4.果囊, 5.小堅果
附註: 3月25日是延陵科學室綜合室成員之一貓露 ( 露娜絲 Lunus, Vanadis Felina II )的忌日(1991~2003), 作者藉本文獻給在遠方的她, 藉表思念之情! 參考文獻:
|
本網頁中所有圖片及文本受延陵科學綜合室版權保障
All images and text on this page are
copyright protected © Acta Scientrium Ng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