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衣 Lichenes


N

概 論

地衣可能是香港最遠古的生物類群, 它不是一種單純的植物, 而是真菌與進行光合作用植物共生的結合體, 藻類由光合作用合成糖供共同體使用, 在地衣體系中以真菌為主要的成員, 它主導地衣體的多項生命運動, 故此, 植物學者常把地衣視作特殊菌類, 但無可置疑, 地衣是陸生植物中最為原始的族群

從植物性狀而言: 地衣為多年生植物集合體, 合成地衣的共生菌(Mycobiont)和共生藻(Phycobiont)無論在形態、構造、生理及遺傳上多與一般游離狀態的菌、藻有很大的差異, 由於但互相完全協調,故此形成了有序的地衣共生系統, 衍生出完全符合生物分類規則的穩定的地衣品種, 從較新的文獻中: 已經將地衣列作一個獨立的"門"作研究, 。地衣植物門(菌藻植物門)全世界約有500多個屬,25000多種。

長期以來, 人類認把地衣當作為獨立的植物, 到了1867年德國植物學家S.施文德納首先作出地衣為菌藻共生體的結論, 雖然它們分布於全球各處: 從南極經赤道至北極, 自高山至平原地區, 由於地衣無甚經濟價值且極難研究, 故不為人重視。隨著科學的發展, 學者發現某些種類的地衣其分布及生長速度受空氣的污染情度息息相關。近年以來, 地球受污染急劇變越, 環保的呼聲日益嚮亮, 以地衣作用監測空氣污染情度的指示劑使它們受人注目, 地衣學(Lichenology)的興起暗示人類不但重要自身的利益, 更應必須尊重大自然, 這樣我們才能與之協調, 與其他生物共同擁有明天的星空。

 

 

 


共生關係

 

左: 地衣的基本結構 : A. Collema屬; B. Sticta 屬, C. Graphis屬的地衣體, D. Parmelia屬的粉芽; E~J : 各種地衣的吸足, K. Peltigera屬的衣癭
(據:  Strasburger's Textbook of botany, )   : 地衣體縱切的顯微鏡映像( x160)

 

在地衣的共生系統中, 菌類通常以分解的酸性物質腐蝕基物(岩石、泥土、樹皮或葉片)表面, 使地衣體可以藉以附著, 同時因酸腐而釋出的產物為藻類生長所需。在光作用下, 藻類把來自分解基體產生的無機鹽(礦物質), 與空氣中的水分及,二氧化碳合成養分, 以供應自身及菌類伙伴所需, 這是地衣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互行關係。

從一般地衣的共生關係得知: 菌藻之間的合作並非是平等的, 共生菌類必須依賴藻類的養分才可存活,  除了在極為乾燥的季節中, 菌類以其強抗旱性的菌絲(Hypha)吸收水分供藻類所需及包裹藻體以保護它免遭傷害以外, 共生藻似乎可以游離的狀態生存有時地衣中的菌類以菌絲包裹藻類細胞, 繼而把它們吞噬。正常情況下, 共生菌以特殊的吸足(haustoria)附於藻類細胞以吸取其養分, 這是菌類營養的主要來源, 也是和藻類共生的真正目的可見在地衣共生系統中, 共生藻實際上是共生菌的寄主

本室拍攝放大100倍的文字地衣(Graphis)的顯微照片: 子囊果(黑色部分)周圍布滿菌絲(白色), 把黃色的橘色藻包裹著

 

繁 殖 現 象

顯微鏡下兩種地衣的子囊果: (左) 閉睫毛擬文衣 Graphina cleistoblephara Zahlbr., 文字衣科: Graphidaceae (館藏編號: L131103)
(右)
大星衣 Sarcographa tricosa Müll. Arg., 座盤衣科: Chiodectonaceae (館藏編號: L131114)

由於地衣是由兩類植物構成, 它們祗是為生存而共生, 故此, 它們是各自進行繁殖的, 地衣和其他植物類群相似, 一部分僅可以行無性繁殖(亦稱營養繁殖), 一部分則祗有性繁殖, 但很多種類卻兩者皆可行:

無性繁殖: 由地衣中的菌-藻單位構成, 最簡單者可以是從地衣體脫離的碎塊, 較複雜者是地衣於生殖期間產生的粉芽(soredium)及裂芽(isidium), 粉芽是由藻細胞和菌絲組成(其實是菌絲包裹若干個藻細胞的集合體), 著生於地衣體表面的小顆粒結構, 裂芽則是在地衣體上產生具有皮層、髓層及藻層結構的小突體。同種地衣的粉芽以一定形狀形成粉芽堆(soralium)。粉芽可靠風力或水力離開母體地衣, 漂泊到合適生境時發育為幼原葉體。透過粉芽或裂芽繁殖的方法無須尋求共生伙伴即可形成與母體完全一樣的地衣體(從地衣學角度而言為地衣的品種單元)。

有性繁殖: 僅見於共生菌中。菌類植物的分類乃根據其產生的孢子類種,  分為子囊菌和擔子菌兩大類, 以上述菌為共主體的地衣分別稱為囊子菌地衣(Ascomycetes lichen)和擔子菌地衣(Basidiomycetes lichen), 迄今為止, 香港僅發現子囊菌地衣。 共生菌的子囊孢子的結構質一般正常菌類(即未地衣化菌類)的孢子相同, 而存於藻層中的菌絲則形成精胞(spermogonia)和囊卵胞(ascogonia),  囊卵胞受精後進行減數分裂, 子囊菌地衣生殖時最終會在子囊(ascus)內形成八個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被散出後迅速生出菌絲, 它們立即尋找適合的藻類及與之結合, 才能形成新的地衣體, 否則菌種便會萎死。

地 衣 和 自 然

樹棲地衣群落

地衣在漫長的進化的歷程中, 菌-藻組合的已成為唇齒之關係, 它們形成的集合體有單種植物的特性, 這對地衣類研究提供可靠的規律和意義, 地衣類可稱是植物中最為特殊的族群, 從地球的自然歷史而觀, 地衣可謂是一類最原始的植物族群。

以岩石為基體的地衣由於侵蝕石層的表面及菌絲在岩石中活動而引致石質的強度下降而加速風化及瓦解, 碎裂的石礫與死亡的地衣體混合繼而形成原始土壤, 濕潤的土壤中出現了苔蘚植物的先驅, 隨著衍生蕨類植物, 之後演化出高等的維管束植物, 這是植物最繁盛的時代, 由於維管束族群中種子植物的急劇發展, 大量種類的湧現使之在地球佔了絕對的優勢, 成為地球植被的主要成分。今天地衣雖廣泛存在於全球各地, 由於人類環境的破壞使它們徘徊於滅絕的邊界中

這群外觀色澤暗淡的低等植物在自然發展史上的重要性是無可置疑的!


研 習 地 衣 : 鑑 定

地衣廣布於香港各處的生境中, 以樹幹為基體的種類隨時可見, 這些附在異物上的小生物, 但是不但沒有漂亮的外觀吸引觀眾, 而且人們看到它們皺紋的主體, 雜亂叢生的顆粒更使人聯想到癩皮、腐爛、蠹蛀等現象而遠距, 相信沒太多人願意跟它打交道。從博物學者的眼中, 地衣是一項奇異自然現象的產物, 但由於菌-藻的配對的不同, 附生基體的不同, 地衣的外觀及對試液的反應卻截然不同, 故此地衣的鑑定是很困難的。格物研究組香港幾處有原始植被的山地中採集的大量地衣標本中, 已較確定的品種僅卅多種, 這與文獻的不足當然有絕對關係, 亦可見本地學術界對地衣的忽視, 當然, 我們儘量爭取引入有關中國南方的地衣誌作參考, 把這些庫存的無名稱地衣檢驗出來。

採樣: 即從野外採集樣本, 香港境內的市區空氣污染情度為偏高至嚴重, 見於綠化樹木的樹幹上的地衣皆是移植時被一併帶來的, 而近郊地區的空氣污染情度為中等, 適於樹棲地衣生長, 故此原生植被上的地衣多是自然形成的; 山區及林區受污染情度輕微, 無論樹皮、樹葉、泥土及岩石上的地衣都是渾然天成的, 此區域的事物最具研究價值。必須闡明: 地衣是一類生長速度極為緩慢的生物, 一旦受到破壞, 可復原性絕對低於其他植物族群, 採集的目的作為學術用途還算勉強可取,  延陵科學綜合室絕非鼓吹讀者肄意收集及破壞自然物種, 一般收集者事前先考慮是否有採集的必要性, 如沒有者留下一幀照片則可。如需收集樹皮上的地衣, 選擇完整的地衣體, 用切刀把覆蓋地衣的樹皮割下即可, 但切記勿在樹幹上的環形切割, 否則使基體植物的皮層敗死而禍及整株植物, 收集變成了破壞; 泥土上的地衣多是疏散地附在基體上, 祗需使用小型鏟具連基部一併取出可矣; 岩石上的地衣很多是非常緊貼基物而致不能分離, 收集時應選擇生長近石隙的個體, 以錘鑿其隘口使附有地妄的岩石剝落, 切勿硬錘岩石中央部分, 這不僅不能達成目的, 祗是白耗氣力及釀成破壞, 收集岩石上地衣時至今必須配帶護目罩, 以防石礫射出時擊中眼睛, 當然如果還配帶保護面部的安全罩則更佳

鑑定: 即從野採回的標本, 必先確定的品種, 這是自然探索者對所有物種的處事態度

目視鑑定: 通過比對庫存標本以找出不同已知種外, 大多是依靠文獻的描述及圖片進行辯析, 參考圖片時需留意地衣的原大小, 地衣體(Thallis: 由藻類和菌類細胞共同構成的複合基部結構, 附於基體物上)及子囊果(共生菌中許多個子囊與附屬構造結合形成結構, 分為密閉型、瓶狀、盤狀等多種型式, 多位於地衣體的中部, 成為鑑定地衣的關鍵結構之一)的外型和結構是目視鑑定的唯一標準, 有些地衣倘有明顯的粉芽堆、粉芽、孢子、果柄或初級地衣體等結構, 亦是確定品種的依據

紫外線照射鑑定: 用波長約366納米的紫外光照射待檢定的地衣, 由此地衣的種類不同而呈現不同的螢光反應, 此法僅能與其他方法協同使用方有絕對意義

試液鑑定: 由於地衣內所含的地衣酸對以下各種化學試藥的反應不同, 而有特殊的顏色反應, 進行測試時先用刀片刮去地衣的皮層或直接把刮下的地衣碎片收集在玻璃片上(上圖左一), 以微量的試液搽進待試的部位上或把試液直接滴進地衣碎片上(上圖左二), 和試液接觸的部位幾乎即時便出現顏色反應(如果是正反應, +), 若數分鐘內皆明顯的顏色變化, 即可作負反應(-)論之。每種地衣必須通過用多於一種試劑, 方可作結論。注: 上圖乃使用氫氣化鉀溶液測試一種未有定名橙衣 Caloplaca sp.的地衣體的 K+ 鑑定, 右入試液後(上圖左三)不到一分鐘, 即產生顏色反應(上圖左四)

本室使用的地衣試液如下 (上圖示其中三種試液滴在玻璃片上的顏色):
(1)試液K: 主要成分為氫氧化鉀(potassium hydroxide, KOH)的35%溶液, 純度85%者一般為污白色塊狀強鹼性物質, 空氣中易潮解, 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碳酸鉀, 腐蝕性極強, 一般衣物和它接觸後便緩慢地穿爛, 和皮膚接觸時有滑膩之感, 但必須立即以大量清水洗手, 以免身體受傷。用於地衣測試的試液為 35克KOH / 100毫升水, 此溶液具強腐蝕性
(2)
試液P: 主要成分為對苯二胺(para-phenylene diamine)的混合試液, 亦稱為史汀納(Steiner's solution)試液: 稱取1克對苯二胺, 10克亞硫酸鈉(sodium sulfite, Na2SO3), 使之分別溶於蒸餾水中後混合在一起, 以1蒸餾水稀釋至100毫升, 最後加入2至3滴試液C(見下條)即可。注意: P的有效期約為3個月。注意: 對苯二胺可能有誘癌作用, 使用時務需留意!
(3)
試液C: 主要成分為次氯酸鈣(calcium hypochlorite), 家用漂白水, 本室使用商品名為Chlorax的產物, 因其有效成分較高, 品質較好

(4)
試點KC: 即在被試液K測試的部位上加入試液C
(3)
試液IKI: 主要成分為碘化鉀(Poyassium iodide, KI)和碘(iodine, I2)的複合水溶液, 碘化鉀為白色易潮解的晶體, 易溶於水; 碘為紫黑色晶體, 微溶於水, 但可大量溶於含有碘化鉀的水溶液中而呈深褐色, 這種溶液略有碘的刺激性臭, 吸入過量對身體有害 

其他鑑定方法: 包括薄層色層分析法(TLC)及顯微鏡切片及壓片法: 由於上述兩種方法需要大量文獻作佐證, 在缺乏有關文藉的情況下, 對本室以言是無實際意義的

標本的製作: 從野外採回的地衣置於陰涼處, 使其自然乾燥即可, 一旦經鑑定的標本立即標上其學名, 所有採回的有用材料(包括未被鑑定的標本)應填上收集者, 收集日期及地點等資料, 以資參考之用。經鑑定的標本, 存檔後被封入特製的厚質透明塑膠袋(以高透明度的學生包書膠為材料, 以熱熔封機製成)中收藏。


 地 衣 的 毒 性

地衣中的共生菌有不少種類能釋出有毒物質, 故此研究地衣必須嚴格遵守保護措施, 以免吸入有毒的菌絲等地衣組織。  本室格物研究組便有下列的教訓:  我們從坊間購得滿布不同地衣的水松樹皮, 之後擬用作裝飾水族箱: 以清水間歇性浸沒數日,  遂將之架設在水族箱中, 當含有地衣的樹皮浸入水中1至2小時後,  其中有些魚種向水體上層活動, 經一天時間, 七尾魚種相繼死去, 其中包括異常頑強的黑鯰魚, 而樹皮上原有的地衣則溶沒於水中。由此而得知: 魚種很可能死於缺氧, 這顯然是地衣物質散有水中使魚體中毒所致。 


 研 習 地 衣 : 分  類

按生長形態而言, 地衣可分為三大類型:
(1) 殼狀地衣(Crustose): 地衣體通常平滑, 呈粉狀或顆粒狀, 一般呈圓形或橢圓形緊貼或埋生在基體內

(2) 葉狀地衣(Foliose): 由扁平的裂片構成, 呈葉形或鱗葉形, 以假根或臍狀體與基體相連

(2) 枝狀地衣(Fruticose): 這類地衣的結構很複雜, 它們以為灌叢狀
、蠕蟲狀或細絲狀的地衣體懸吊於基體上。

因為地衣的結構甚為特殊, 而致分類學者對此有很大的意見分歧: 有些認為地衣是特殊的菌類而併入菌類的範疇中論之, 另一方面有學者認為地衣的生態與一般菌類不同, 應將之以一般植物的態度進行分類, 而且還應將之獨立分門別類, 其中以後者為世人接受, 而這種理論的倡導者之一為德國地衣學者匝布魯克氏(Alexander Zahlbruckner), 本室的地衣的分類乃沿用其分類系統

在地衣這個菌-藻雙重性質的共同體中,  僅共生菌具有較明顯的分類特徵, 而共生藻則較隱性, 這對分類學位置的確定帶來很大難度 。雖然經過多年來的研究, 學術界迄今對地衣的科(Family)以上的分類位置未有統一的意見[科與屬(genus)的關係多已被確定], 根據杜詩雅博士在其著作《香港地衣》中提出採用使用匝布魯克氏於1907年發表的分類系統對香港土生地衣最為實用的建議, 本室以其系統為基礎, 配合現時有關地衣分類學的術語, 務求使地衣的植物系統與其他生物學分類學系統更為接近  (2003年11月)


Hale 氏 分 類 系 統


延陵植物標本閣收藏的其中幾個樹生地衣標本

延陵植物志地衣分類系統根據 Mattick, F. 於1954年出版的 Engler's Syllabus der Pflanzenfamilien 一書中對 Zahlbruckner分類系統的修正版為依歸, 必須說明: 美國地衣學者Hale, M.E認為地衣中共生菌和未地衣的菌類有著濃厚的血緣關係, 對地衣作分類時不應忽視, 而且指出上述系統僅注意子器和孢子的形狀, 而沒有對子器的構造、產生的方式、子囊壁的結構以及其附屬器官的產生模式等分類條件, 故此在其著作 The Biology of Lichens (1697)中根據把地衣併入菌類分類系統中, 且作了詳細的描述, 大概如下:

地衣植物門 (Lichenophyta)
    (I) 囊子果地衣綱 Ascomycetes
        (A) 囊子果地衣亞綱 Ascomycetidae
                  () 茶澁衣目 Lacanorales
                        (1) 李基那地衣科 Lichinaceae; (2) 膠質地衣科 Collemataceae; (3)小鎧衣科 Pannariaceae; (4)球果衣科 Coccocarpiaceae;
                        (5) 爪衣科 Peltigeraceae; (6)鎧衣科 Stictaceae;  (7)文字衣科 Graphidaceae; (8)乳頭穴衣科 Thelotremataceae; (9)皿衣科 Gyalectaceae;
                        (10)網衣科 Lecidaceae; (11)樹衣科 Sterocaulaceae; (12)山石蕊科 Cladoniaceae; (13)黑石耳科 Umbilicariaceae;
                        (14)龜甲衣科 Diploschistaceae; (15)雞皮衣科 Pertusariaceae; (16)微子衣科 Acarosporaceae; (17)茶澁衣科 Lecanoraceae;
                        (18)梅衣科 Parmeliaceae; (19)松蘿科 Usneaceae; (20)蜈蚣衣科 Physciaceael; (21)橙盤目科 Teloschistaceae;
                        (22)赫普衣科 Heppiaceae; (23)葉生衣科 Asterothyriaceae
                  () 球果菌地衣目 Sphaeriales
                        (1)小核果地衣科 Pyrenulaceae; (2)青葉衣科 Strigulaceae; (3)穴疣衣科 Verrucariaceae
                  () 粉果地衣目 Caliciales
                        (1)珊瑚衣科 Sphaeroporaceae; 粉果地衣科 Caliciaceae; 豹紋衣科 Cypheliaceae
        (B) 小室囊子果地衣亞綱 Leculoascomycetidae
                  () 盤菌衣科 Myriangiales
                        (1)星衣科 Arthoniaceae; (2)盤菌衣科 Myriangiaceae
                  () 多子菌地衣目 Pleosporales
                        (1)胡麻衣科 Arthopyreniaceae
                  () 木腐菌地衣目 Hysteriales
                        (1)岩星衣科 Lecanactidaceae; (2)記號衣科 Opegraphaceae; (3)海石蕊科 Roccellaceae
    (II) 擔子果地衣綱 Basidiomycetes
                  () 多孔菌地衣目 Aphyllophorales
                        (1)毛布衣科 Dictyonemataceae; (2)掃帚菰地衣科 Clavariaceae
                  () 菌蕈地衣目 Agaricales
                        (1)菌蕈地衣科 Agaricaeae
    (III) 不完全菌地衣綱 Fungi Imperfecti (不完全地衣類 Lichenes Imperfecti)
                        (1) 棉衣科 Chrysothriaceae


本 室 已 鑑 定 的 地 衣 (2003)

延陵植物志地衣分類系統根據 Mattick, F. 於1954年出版的 Engler's Syllabus der Pflanzenfamilien 一書中對 Zahlbruckner分類系統的修正版為依歸

 

地衣植物門 Phylum: Lichenophyta

 

囊子地衣綱 Class: Ascolichenes

被果地衣亞綱 Subclass: Pyrenocarpeae

(1) 穴疣地衣Verrucaliales

多核衣 Polymeridium sp., 小核衣科(灌木地衣科): Pyrenulaceae (館藏編號: L131132)
共生
藻種類: 未明
試液反應: 
K -  ;  P -  ; C -  ; KC  - ;  IKI -
著生基體:  多種樹的樹幹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2) 核果衣Pyrenulales

黑突小核衣 Pyrenula neglecta Harris, 小核衣科: Pyrenulaceae (館藏編號: L131141)
共生
藻種類: 未明
試液反應:  
-
著生基體:  樹皮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乳嘴衣 Trypethelium eluteriae Spreng, 乳嘴衣科: Trypetheliaceae (館藏編號: L131118)
共生
藻種類: 橘色藻屬 (Trentepohlia)
試液反應: 
K -  ;  P -  ; C -  ; KC  - ;  IKI -
著生基體:  多種樹的樹幹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裸果地衣亞綱 Sublass: Gymnocarpeae 

文字地衣總目 Superorder: Graphidiidae

(1) 文字地衣Graphidales

刻痕衣 Glyphis cicatricosa Ach., 座盤衣科: Chiodectonaceae (館藏編號: L131104)
共生
藻種類: 橘色藻屬 (Trentepohlia)
試液反應: 
K - ;  P - ; C - ; KC - ;  IKI -
著生基體: 多種樹的樹幹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群大星衣 Sarcographa labyrinthica Müll. Arg., 座盤衣科: Chiodectonaceae (館藏編號: L131130)
試液反應: 
K -  ;  P - ; C - ; KC - ;  IKI + (孢子: 藍色)
著生基體: 樹皮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大星衣 Sarcographa tricosa Müll. Arg., 座盤衣科: Chiodectonaceae (館藏編號: L131114)
共生
藻種類: 橘色藻屬 (Trentepohlia)
試液反應: 
K -  ;  P - ; C - ; KC - ;  IKI + (孢子: 藍色)
著生基體: 樹皮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裂斑衣 Arthonia cf. fissurina Nyl., 斑衣科: Arthoniaceae (館藏編號: L131134)
試液反應: 
K -  ;  P -  ; C -  ; KC  - ;  IKI -
著生基體:  樹皮 (以臺灣相思樹為主)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閉睫毛擬文衣 Graphina cleistoblephara Zahlbr., 文字衣科: Graphidaceae (館藏編號: L131103)
共生
藻種類: 橘色藻屬 (Trentepohlia)
試液反應: 
K + (黃色) ;  P + (淡黃色) ; C -  ; KC - (或 黃色 ) ;  IKI -
著生基體: 樹皮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孟德擬文衣 Graphina mendax Müll. Arg., 文字衣科: Graphidaceae (館藏編號: L131121)
共生
藻種類: 橘色藻屬 (Trentepohlia)
試液反應: 
K + (黃色) ;  P + (黃色) ; C -  ; KC + (黃色);  IKI + (子實層: 紫藍色)
著生基體: 樹皮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淡藍文字衣 Graphis caesiella Vain, 文字衣科: Graphidaceae (館藏編號: L131137)

著生基體: 樹皮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灰黑文字衣 Graphis glauconigra Vain, 文字衣科: Graphidaceae (館藏編號: L131139)
鑑定依據: 顯微鏡檢索
著生基體: 樹皮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離生文字衣 Graphis librata Knight, 文字衣科: Graphidaceae (館藏編號: L131102)
共生
藻種類: 橘色藻屬 (Trentepohlia)
試液反應: 
K + (黃色) ;  P + (黃色) ; C -  ; KC + (黃色) ;  IKI + (紫色)
著生基體: 樹皮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土魯文字衣 Graphis treubii Zahlbr, 文字衣科: Graphidaceae (館藏編號: L131140)
鑑定依據: 顯微鏡檢索
著生基體: 樹皮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綠果褐擬文衣 Phaeographina chlorocarpoides Zahlbr., 文字衣科: Graphidaceae (館藏編號: L131109)
共生
藻種類: 橘色藻屬 (Trentepohlia)
試液反應: 
K + (黃色至紅色) ;  P + (淡黃色) ; C -  ; KC + (黃色至紅色);  IKI + (紅褐至紫色)
著生基體: 樹皮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雜色褐文衣 Phaeographis heterochroa Zahlbr., 文字衣科: Graphidaceae (館藏編號: L131119)
共生
藻種類: 橘色藻屬 (Trentepohlia)
試液反應: 
K - ;  P - ; C - ; IKI + (紫色)
著生基體: 樹皮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斑叢褐文衣 Phaeographis neotricosa Redgr., 文字衣科: Graphidaceae (館藏編號: L131110)
共生
藻種類: 橘色藻屬 (Trentepohlia)
試液反應: 
K + (子囊果: 紅褐色) ;  P -  ; C - ; KC - ;  IKI + (煙紫色)
著生基體: 樹皮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盤果地衣總目 Superorder: Cyclocarpiidae 

(1) 乳頭穴衣Thelotrematales

裂果雙緣衣 Diploschistes actinostomus Zahlbr., 雙緣衣科: Diploschistaceae (館藏編號: L131128)
共生
藻種類: 綠藻類的一屬
試液反應: 
K - ;  P +  ; C + (紅色 ; KC -  ;  IKI + (藍色)
著生基體: 岩石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2) 美藍地衣Cyanophilales

細齒貓耳衣 Leptogium denticulatum Nyl., 膠衣科: Collemataceae (館藏編號: L131131)
共生
藻種類: 念珠藻屬 (Nostoc)
試液反應: 
K + (黃色) ;  P + (黃色) ; C - ; KC + (黃色) ;  IKI -
著生基體: 岩石 /  樹生(較罕見)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3) 網衣Lecidales

中央桿孢衣 Bacidia cf. medialis Zahlbr., 網衣科: Lecidaceae (館藏編號: L131111)
試液反應: 
K - ;  P - ; C -  ; KC - ;  IKI (子實層: + 藍色; 孢子: - )
著生基體: 樹皮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磨桿孢衣 Bacidia cf. morula Zahlbr., 網衣科: Lecidaceae (館藏編號: L131107)
試液反應: 
K -  ;  P -  ; C - ; KC -  ;  IKI - 
著生基體:  樹皮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網衣 Lecidea albocaerulescens Ach., 網衣科: Lecidaceae (館藏編號: L131133)
試液反應: 
K + (淡黃 / -)  ;  P + (淡黃 / -)  ; C - ; KC -  ;  IKI -  (僅子實體 +: 藍色)
著生基體:  岩石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麩石蕊 Cladonia amomaea Ahti et P. James,, 石蕊科: Cladoniaceae (館藏編號: L131112)
試液反應: 
K - ;  P + (磚紅色) ; C - ; KC -
著生基體: 泥土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日本珊瑚枝 Stereocaulon japonicum Th. Fr,, 石蕊科: Cladoniaceae (館藏編號: L131125)
試液反應: 
K + (黃色) ;  P + (黃色) ; C - ; KC + (黃色) ;  IKI -
著生基體: 岩石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4) 茶澁衣Lecanorales

亞鞘雞皮衣 cf. Pertuasria subvaginata Nyl, 雞皮衣科: Pertusariaceae (館藏編號: L131123)
共生
藻種類: 共球藻屬 (Trebouxia)
試液反應: 
K + (黃色至橙紅色) ;  P - ; C + (黃色) ; KC + (血紅色)
著生基體: 岩石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灰陷盤衣 Aspicilia cf. cinerea Körb., 茶漬科: Lecanoraceae  (館藏編號: L131127)
共生
藻種類: 原球藻屬 (Protococcoid)
試液反應: 
K + (黃色;  P + (黃色)  ; C - ;  KC + (黃色)
著生基體: 岩石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相似赤星衣 Haematomma similis Bagal., 茶漬科: Lecanoraceae  (館藏編號: L131138)
共生
藻種類: 原球類屬 (Protococcoid)
試液反應: 
K + (黃色;  P -  ; C - ; KC + (黃色;  K + (黃色);  IKI + (子實體: 藍色)
著生基體: 樹皮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癩屑茶漬 Lecanora leprosa Fée, 茶漬科: Lecanoraceae (館藏編號: L131120)
共生
藻種類: 原球藻屬 (Protococcoid)
試液反應: 
K + (黃色) ;  P + (黃色 /-) ; C - ; KC - ;  IKI (子實層: 暗藍色)
著生基體: 樹皮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鱗茶漬 Squamaria sp., 茶漬科: Lecanoraceae (館藏編號: L131124)
共生
藻種類: 原球藻屬 (Protococcoid)
試液反應: 
K + (黃色) ;  P + (淡黃色) ; C -  ; KC + (黃色) ;  IKI+ (藍色至紫色)
著生基體: 岩石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類粉緣祼緣梅衣 Parmotrema cf. praesorediosum (Nyl.) Hale, 梅衣科: Parmeliaceae (館藏編號: L131106)
共生
藻種類: 共球藻屬 (Trebouxia)
試液反應: 
K + (黃色) ;  P + (黃色) ; C -  ; KC + (黃色)
著生基體: 岩石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祼緣梅衣 Parmotrema tinctorum (Nyl.) Hale, 梅衣科: Parmeliaceae (館藏編號: L131116)
共生
藻種類: 共球藻屬 (Trebouxia)
試液反應: 
K + (黃色) ;  P -  ; C + (紅色)
著生基體: 岩石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細黃梅衣 Xanthoparmelia mougeotina (Nyl.) Hale, 梅衣科: Parmeliaceae (館藏編號: L131122)
共生
藻種類: 共球藻屬 (Trebouxia)
試液反應: 
K - / + (黃色) ;  P + (黃色) ; C - ; KC - ;  IKI + (黃色)
著生基體: 岩石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粗黃梅衣 Xanthoparmelia scabrosa (Nyl.) Hale, 梅衣科: Parmeliaceae (館藏編號: L131143)
共生
藻種類: 共球藻屬 (Trebouxia)
試液反應: 
K - / + (黃色) ;  P  - / + (黃色) ; C - ; KC (紅色)
著生基體: 岩石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膝曲樹花 Ramalina geniculata Hook., 松籮科: Usneaceae (館藏編號: L131108)
試液反應: 
K + (黃色) ;  P -  ; KC + (黃色) ;  IKI -
著生基體: 樹皮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紊亂松籮 Usnea confusa Asahina, 松籮科: Usneaceae (館藏編號: L131113)
共生
藻種類: 共球藻屬 (Trebouxia)
試液反應: 
K + (黃色至粉紅色) ;  P + (黃色至紅色) ; KC + (黃色至紅色);  IKI -
著生基體: 岩石或樹皮, 此標本採自樹皮上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環裂松蘿 Usnea diffracta Vain., 松籮科: Usneaceae (館藏編號: L131144)

著生基體: 樹皮

採集地點: 台灣玉山塔塔加

 


(5) 鏽果衣Caloplacales

蠟黃橙衣 Caloplaca cf. cerina Th. Fr,, 橙衣科: Caloplacaceae (館藏編號: L131117)
共生
藻種類: 綠藻類的一屬
試液反應: 
K - ;  P - ; C -  ; KC -  ;  IKI + (藍色)
著生基體: 樹皮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硃砂橙衣 Caloplaca cf. cinnabarina Zahlbr,, 橙衣科: Caloplacaceae (館藏編號: L131129)
共生
藻種類: 綠藻類的一屬
試液反應: 
K + (紫紅色) ;  P - ; C - ; KC + (紫紅色);  IKI + (子囊層: 藍色)
著生基體: 岩石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橙衣 Caloplaca sp., 橙衣科: Caloplacaceae (館藏編號: L131136)
共生
藻種類: 共球藻屬 (Trebouxia)
試液反應: 
K + (黃色) ;  P - ; C - ; KC + (黃色);  IKI + (子囊層: 深藍色)
著生基體: 岩石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暗黑瘤衣 Buellia atrata,  黑瘤衣科: Buelliaceae (館藏編號: L131126)

著生基體: 岩石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彩脊衣 Dirinaria picta Clem. et Schear, 蜈蚣衣科: Physciaceae (館藏編號: L131115)
試液反應: 
K + (黃色) ;  P + (黃色) ; C -  ; KC - ;  IKI + (紫色)
著生基體:  樹皮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大啞鈴孢衣 Heterodermia diademata Awas., 蜈蚣衣科: Physciaceae (館藏編號: L131135)
試液反應: 
K + (黃色) ;  P - ; C -  ; KC - ;  IKI + (子實層: 藍色)
著生基體:  岩石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椰子黑盤衣 Pyxine cocöes Nyl., 蜈蚣衣科: Physciaceae (館藏編號: L131142)
試液反應: 
K - ;  P - ; C -  ; KC - ;  IKI + (子實層: 藍色)
著生基體:  岩石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不完全地衣類群 Lichenes Imperfecti

這種地衣的地衣體結構非常簡單, 由疏鬆的菌絲構成網絡, 而共生藻則埋在其中構成, 大多呈粉末狀或顆粒狀結構, 因未發現有子囊果, 故稱為不完全地衣, 香港共有三個不同的種, 標本採自東平州海岸的岩石中

癩皮衣 Lepraria sp., 不完全地衣 (館藏編號: L131101)
試液反應: 
K - ;  P - ; C - ; KC - ;  IKI -
著生基體: 海岸岩石 

 

標尺刻度單位:   毫米  ( 1/10 厘米) 


主 要 參 考 文 獻


[1]《香港地衣》杜詩雅博士著, 賴明洲, 錢之廣 合譯, 香港市政局, 1992.
[2]
《中國大百科全書》生物學 I,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北京.上海,1991.12.
[3]  Dr. S.L. Thrower, HONG KONG LICHENS, Published by the Urban Council, Hong Kong, 1988. 
[4]
Strasburger's Textbook of botany, rewritten by Dietrich von Denffer ... [et al.] ; transl. from the thirtieth German ed. by Peter Bell, David Coombe, Fischer ; London :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76.
[5]
《植物分類學 地衣及藻類》卷貳, 劉棠瑞 著, 國立編譯館, 中華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初版.

 



本網頁中所有圖片及文本受延陵科學綜合室版權保障
All images and text on this page are copyright protected  © Acta Scientrium Ng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