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我自己, 我曾不斷地追隨了科學, 并且把我的一生獻給了科學, 我相信我這樣是正確的。我沒有犯過任何重大的罪, 所以我不會感到痛悔; 但我時常感到遺憾的是: 我沒有使人類受到更直接的好處。"    -  達爾文傳記》 1879年

 

序 言

人類的演化及發展是自然歷史上一場絕無僅有的意外事件, 他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地球的發展, 筆者認為: 意外不等於神蹟, 何況人類的成就絕不是形成於朝夕之間本人與征雲合編《人類志》工作剛竣, 隨即進行了總結, 我們的結論如下: 編寫的過程毫無心理壓力, 突然感覺自己有資格成為達爾文的戰友, 因而自豪進化論曾被宗教打擊得體無完膚, 然而歷史并不因宗教勢力而離棄它, 反之, 人們不斷地完善它, 客觀的事實佐證了它的可靠性, 進化論才是人類未來的挪亞方舟!

認清人類的來龍去脈, 我們才不致茫然; 不致武斷; 不致隨波逐流; 不致遭其他人誤導我們的祖先面對危難, 戀以迷信, 在醺醉及麻痺的情緒錯亂中選擇了崇拜太虛幻境, 然而獲得了微妙的心理平衡, 雖戰勝不少客觀環境的挑戰, 信仰使他們成為了羔羊, 脫離了人類本來的智慧, 重回獸界中生活 靈魂的主宰是自己, 必須承受自己行為的一切, 沒有其他能力可以給他們騰出庇護的空間;  面對以達爾文為首的科學勇者, 筆者深深地感受: 這不是信仰的時代, 而是懷疑的時期 !

 延陵科學綜合室會長  


 

 

 

 


非洲大陸上留下最古的類人猿足跡

 

靈長目的族系

白堊紀時代結束之後, 大型爬行動物及恐龍滅絕, 中生代較為稀少的原始哺乳類動物因而獲得較為有利的生存空間, 牠們在新生代進化非常迅速, 而原有體型碩大而結構奇特的族群亦隨之而消失

靈長目為哺乳類的一個族群, 這族群動物似乎出現於第三紀, 近猴(Plesiadapids)迄今所知最原始的品種, 化石部件發現於歐洲北美的古新世地層, 和現代靈長類不同, 近猴的指趾具爪而沒有指趾甲, 牙齒結構及齒式亦非沒有典型靈長目特徵, 在這類過渡物種滅絕之後的始新世, 出現了不原猴(狐猴), 這類群的原始特徵很易從其趾爪的構成得以引證此外, 牠們有特別大型且尖銳的犬齒, 原猴類現存種為狐猴懶猴和眼鏡猴, 牠們為低等的靈長類, 牠們是人類出現前夕的前驅

低等靈長類

近猴亞目 Suborder: Plesiadapiformes (已滅絕)
   
平猴超科 Superfamily: Paromomyoidae (已滅絕)
   
近猴超科 Superfamily: Plesiadapoidae (已滅絕)
原猴亞目 Suborder: Prosimii
   
兔猴次亞目 Intraorder: Adapiformes (已滅絕)
   
狐猴次亞目 Intraorder: Lemuriformes
   
   狐猴超科 Superfamily: Lemuroidea
   
   懶猴超科 Superfamily: Lorisoidea
   
   大狐猴超科 Superfamily: Indrioidea
   
眼鏡猴次亞目 Intraorder: Tarsiiformes

高等靈長類

人猿亞目 Suborder: Anthropoidea
   
雙猴次亞目 Intraorder: Amphipithecus (已滅絕)
   
闊鼻猴次亞目 Intraorder: Platyrrhini
   
狹鼻猴次亞目 Intraorder: Catarrhini
   
   副猿超科 Superfamily: Parapithecoidea
   
   猴超科 Superfamily: Cercopithecoidea
   
   人猿超科 Superfamily: Hominoidea
    
            上猿科 (已滅絕)
    
            長臂猿科 Family: Hylobatidae
    
            猩猩科 Family: Pongidae
    
            人科 Family: Hominidae
人科 Family: Hominidae
 
古猿屬  Genus: Australopithecus
   
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   (3.6百萬年~2.9百萬年前)
   
非洲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   (3百萬年~ 2百萬年前)
   
粗壯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 robustus  (3百萬年~2百萬年前) 
   
鮑氏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 boisei  (2.3百萬年~1.4百萬年前)
 
人屬  Genus: Homo   
   
能人 Homo habilis   (2.3百萬年~1.6百萬年前)
   
直立人 Homo erectus   (1.8百萬年~30萬年前)
    
海德堡人 Homo heidelbergensis   (60萬年~10萬年前)
   
尼安德特人 Homo neanderthalensis   (25萬年~3萬年前)
 
  
智人(現代人) Homo sapiens   (10萬年~現代)

人在動物界中位置特殊, 由於人類有複雜的思維和各種的文化, 在各個文明的爭鳴中, 對人類起源的問題各有演 繹, 迄今仍未有統一的探源方法

到了十八世紀, 對於人類的自然地位才有正確的認識, 瑞典自然學家林納(Carl Linnaeus, 1707~1778)首次為人類確定位置及命名, 故此, 現代人的學名為:

 Homo sapiens L., 1758.

 
現代人 (額骨), 人科: Hominidae (NMA-09)

此後, 拉馬克(Lammark)達爾文(Darwin)及赫胥黎(Huxley)等自然學者在極端封閉的社會環境中進一步解釋這個物種的起源問題, 他們飽受當時眾人的白眼及攻擊, 但是, 其學術理念成為當今生命科學及至自然歷史的主流


 

進化 ~ 塑造人類的自然偉力

 


懶猴 Nycticebus coucang (Boddaert), 1785. 懶猴科: Lorisidae (NMA-07)

人類的近親現生種共有4, 代表種如: 大猩猩(Gorilla gorilla)和黑猩猩(Pan troglodytes)亞洲的紅毛猩猩(Pongo pygmmaeus)及長臂猿類(Hylobatid)人類雖然沒有尾巴, 但體形、內部結構、情感、血型、生理現象及疾病以至DNA構造都和牠們十分相似, 但是人類能以雙腿直立行走, 有著發達的大腦, 靈活的雙手, 能創造工具從而演變文明從動物學的角度而言, 我們確是類人猿的親屬, 這一點似乎毫無疑問, 但是, 人類如何從芸芸眾類的動物王國中脫穎而出, 成為王者, 號稱"萬物之靈" 呢?  關鍵是進化的結果,繼而又曰, 物種為何要進化呢?!

根據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闡釋進化的起因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自然界中每個物種的存在就是生存競爭的優勢族群;  處於劣勢的族群早已隨歲月而消失, 但現今的優勢祗是短暫的, 要維繫長期的優勢就必須隨環境的變化而作出適當的協調, 物種把其成功的特徵遺傳給後代, 使之繼續昌盛下去, 這樣把有利生存的基因世代相傳, 形成被天擇的應有條件

人類來源於古猿, 牠們屬不同的物種, 自然選擇的同時, 何以有新物種的誕生呢?!

固有物種由於環境的急速改變, 從而滅絕, 這是自然歷史上的大多數, 但是, 當物種遭受瀕臨絕種時, 為服從自然選擇而產生變異, 使之和自然協調, 這種突變的基因結構明顯與母本有顯著的不同, 結果使後代和其遠祖有著極大相異性, 以新物種的定義加於這較進代的族群是完全合適的
如今物種中, 無論是亞種(Subspecies)
、屬(Genus)、科(Family)、目(Order)及至綱(Class)的分化都是由親至疏依次分化出來的


 

人類的遠祖

 


普羅猿  (Purgatorius

估計在6,500萬年前, 一顆巨大的流星撞擊地球, 從而引起地表上濃密而蔽日的塵埃, 擋住了陽光而使大量植物枯死, 地球氣候寒冷, 素食恐龍因食物鏈中斷而滅亡, 肉食恐龍最後亦步其後塵, "爬行動物的黃金時代" 正式結構, 當然, 以偷竊大型爬行動物卵子為主的原始哺乳類經過漫長的掙扎歲月, 結果存活下來, 牠們在地球物種的重新排列組合中獲得優勢, 大量地繁衍及分化, 6,000萬年前的古新世中期至末期, 一種名為Palaechthon及普羅猿(Purgatorius, )的近猴類出現, 這類在樹木中攀爬的靈長類原形動物在全球快速演化, 到了6,000萬年前的始新世, 擅於攀枝的狐猴類已經大量繁殖, 迄今還有以懶猴為代表的後代, 此外, 亦有體型碩大的靈長類在肉食性動物較少的近地林區生活, 從而出現了古猿


 

古猿階段 [約700萬年前]

 

非洲為人類的搖籃, 古猿類依一般動物的發展途徑經歷了幾千萬年之久, 直至1,200萬年前, 由於持續的結構性地殼運動的作用使非洲東部的大地上形成一條大裂谷, 穿越東非高原埃塞俄比亞高原抵達紅海沿岸、經坦桑尼亞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等國境, 繼而向北伸延, 經紅海亞喀巴灣, 直至死海和約旦河谷。新形成的地表為一系列峽谷和湖泊, 大裂谷的形成把非洲分為東方和西方兩個獨立的動物系統, 科學家認為: 這個阻隔的天然屏障是人和猿分道揚鑣的關鍵, 裂谷之西方依然是茂密的濕潤的樹叢, 猿類為適應改變不大的環境, 牠們不需作出太大的改變來協調, 就註定了牠們的迄今仍處在猿類的階段, 如大猩猩等 大裂谷以東的地區由於地殼變動, 生態環境逐漸因地理環境而變化, 降雨量漸次減少, 林地消失出現了草原, 大部分與現今猿類共祖的祖先族群因而滅絕,  其中一小部分慣於攀爬的猿類因樹林的消失而意外地適應了新環境, 學習在地上活動, 為有效地覓食及避敵, 雙足作為運動, 雙手作取物器官, 他們形成獨特演化模式, 幸運地避開了滅絕的危機, 他們在開闊的環境中生活, 創造出營生的工具, 學習及總結出存活的技能, 在自然選擇的法則下, 被賦予優勢的條件, 大約在500萬年前, 使牠躍出了動物界的常規走廊, 揭開了自然歷史上最為奇特的一章

迄今600萬年前, 她孕育了一類大型的, 勉強以雙足著地, 雙手作輔助的靈長類動物, 牠們被稱為古猿, 祗分布於非洲大陸的南部, 故名為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分為兩類:


鮑氏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boisei)

 纖細型南方古猿A. afarensis, A. africanus
 
粗壯型南方古猿A. robustus, A. boisei

但現時所知最早的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 其出現年代少於400萬~300萬年, 這個物種腦容量很小, 雄性明顯遠比雌性為大, 被稱為"露西"(Lucy)的年輕雌性南方古猿骸骨於1974年在依索比亞出土, 由於骨骼較為完整, 使人能確立古猿的行走形式: 以足直立, 步履蹣跚, 科學家從肩胛骨及臂骨分析發現: 南方古猿仍保持靈長類遠祖的攀援的特徵 。之後發現非洲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 據推測: 身高為145厘米, 雄性平均體重為65千克, 雌性35千克 , 腦容量為現代人的三分之一。

粗壯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 robustus) 已有臼齒的產生, 牠們開始以硬質及多且纖維的植物為食牠們已經有明顯的社會關係, 能製造及使用簡單工具, 最早的石器出現於250萬年前, 工具亦有明顯的分化, 如砍伐器、刮削器和多邊器, 此外, 還在古猿遺址中發現獸骨與角器等在屏障東部成功進化的大量粗壯型南方古猿最終不敵天然的災害: 300萬年前突然爆發的火山把南方古猿葬身在東非大裂谷的火場中, 這是人類進代歷史上一場大浩劫 氏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boisei)為稱東非人, 被認為是粗壯南方古猿的地理變異種 

纖細型南方古猿最接近人屬(Homo)的古猿 生活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以採集植物的塊莖和野果為食, 牠們可能還會拾取死獸分吃屍肉, 為了保障足夠的食物來源, 開始出現了狩獵, 草原中的羚羊、野鹿及毛驢成為了獵殺的對象, 同時為了防止大型肉食動物的侵襲, 牠們會有守望相助的義務, 牠們經過一系列的自然適應,成功演變向人的發展方向 。距今350萬~150萬年前, 這種南方古猿以雙足行走的穩健演化, 使牠們成功地晉身為人類的原形


 

能人(Homo habilis )階段 [200~150萬年前]

為了找尋人猿與人屬之間關係的線索, 1912英國道森(Charles Dawson)皮爾頓(Piltdown)發現了一個不完的人科動物的頭骨, 科學家經拼合後指示: 化石有猿猴的顎部及現代人的腦容量, 此時, 人類學家認為: 人類進化的第一步乃腦容量的增加, 化石被命名為"皮爾頓人"(Piltdown man)或以發現者的名稱命名為"道森曙人"。可惜, 到了 1953, 牙醫馬士頓(Alvan T. Marston)對化石進行氟分析後指出: 頭骨的年代并不古遠, 最後進行碳同位素分析證實: 頭骨部分是620年的現代人; 而下顎骨則屬於500年前未成年黑猩猩。當時涉及"皮爾頓人"的理論, 完全破產!


"皮爾頓人"

1960氏南方古猿發現者的兒子路易斯.基利(Louis Leakey)19歲長子喬納森.基利(Jonathan Leakey)坦桑尼亞奧杜威(Olduvai)層位I處發現了一個小孩的頂骨下顎骨和手骨等, 位置為其母親瑪麗.基利(Mary Leakey)首次見到氏南方古猿的位置附近路易斯.基利立即進行研究, 結果證實: 化石雖然和南方古猿有許多相似性, 但具有擴大的腦子及較小的頰齒, 面部突出較少, 後顱骨和現代人十分相似, 眉脊中等發達, 顴骨高突等特徵, 他認為是人屬的一種, 擬將之納入和現代人屬時遭到同行們的強烈反對, 但最終他將之定名為能人(Homo habilis)

能人意即能製造工具的人種, 它為人屬的最原始的成員, 腦容量為男: 700~800毫升,; 女500~600毫升, 可能已具語言能力從他們的遺址中發現大量的石器, 可以聯想人類的祖先已經學會敲打石塊製造石器及用石器迪敲擊獸骨或宰割獸肉從發掘場地得知: 能人曾與幾種不同種類的南方古猿、甚至人屬共存於同一場所中, 由於他們有各自的生活習性, 沒有戰鬥的考古被發現, 甚至發現有能人與後代直立人共存的紀錄經過數十萬年的演進, 能人最終全為直立人所取代, 成為人類的主流


 

直立人(Homo erectus )階段 [200~20萬年前]

 

1907年10月21日, 德國海德堡大學附近的大沙中坑中發現了保持了16隻牙齒的下顎骨, 經研究後認為具有猿型, 但牙齒有人類的特徵, 齒弓結構為人類形式, 遂命名為海德堡 Homo heidelbergensis, 後來證實為直立人的一員, 距今50~7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

達爾文理論引起的人類起源問題爭議蔓延全球, 本來從醫的荷蘭杜步哇(Eugene Dubois)受到啟發, 立志尋找引證達爾文學說的人類化石 之後作為隨軍醫生到了印尼, 并進行大規模的發掘工作, 1891年代在爪哇島發現了一個頭蓋骨及牙齒, 這蓋骨的額頭低平, 但較現代人為高, 似乎不同於當時所知的所有人科化石, 之後的兩三年期間, 他發現股骨和臼齒, 從股骨分析該類人科動物顯然能直立行走, 1894年他將之命名為瓜哇直立猿人(Homo erectus), 氏認為爪哇人是猿與人之間的環扣, 為現代人的祖先 氏的發現遭到以教會為首的人猛烈抨擊, 甚至惡性攻擊, 1895年返以後的杜步哇, 因受不住打擊, 把標本嚴收了28年, 1923年才在荷蘭重現

爪哇人重見天日的4年之後, 1927年在中國北京周口店發現了幾枚牙齒, 定名為"北京中國猿人", 或稱"北京人", 1929年12月2日在同地點發現了第一個較完整的頭蓋骨, 震盪了整個人類學界, 1920~1930年之間相繼發現了更多的頭蓋骨、肢骨、下顎骨等北京人的發現更一步印證了杜步哇爪哇人的可靠性, 它們皆為直立人的成員


北京人頭骨復原圖

1937年7月, 寇大舉侵, 不久北平(北京)淪陷, 周口店發掘工作中斷, 由於發掘工作由資贊助, 經國民政府批准, 北京人化石的研究及保管由美國人指定, 故此, 直接掌握化石存放大權的全為美國1941年時間(珍珠港事件爆發的前夕), 日美關係緊張, 美國的化石研究者魏敦瑞以淪陷召區不安全為由, 要求將化石運至美國代為保管, 裝了箱的化石沒按期付運便消失在戰亂中~ 北京人化石的失竊事件至今仍是不解之迷!

 1930年荷蘭一位古生物學家孔尼華到達印尼展開了長達40年的發掘工作, 發現了30多具直立人的骨骼, 非洲的直立人於1984年發現, 為最完整的原始階段直立人標本

當直立人出現時, 人類史己經有漫長的歲月, 他們承繼了其先驅的技能, 并加以改良, 那時候人類懂得用火, 也能象現代人般進行奔跑, 依照自己的心思製作石器, 從腦髗骨的結構可以確定他們有語言的能力, 從最豐富的北京直立人遺址中發現近10萬件石器製品和用火痕跡, 以及百多種動物化石, 從燒骨而知他們已有熟食的習慣, 狩獵的結果使人類有肉食的傾向, 肉食對人體的影響可分為: 大腦能攝取更多營養, 從而促進運作的效率, 更為有效地支配肢體的活動, 人類更為有效地戰勝自然的災害 到了這時, 人類在動物界基本上獲得了絕對的優勢, 但是, 稱霸地球的, 是他們的後裔 ~ 智人


 

智人(Homo sapiens )階段 [25萬年前~現代]

 

早期(25萬年~4萬年前)智人
大約
25萬年前, 直立人遂漸消失, 新品種的人類逐漸取代了他們, 成為了地球人類代表從動物學的角度來看, 智人與現代人的涵意相同, 但從解剖角度而言, 他們和現代人確有很大的差異 


現代人與尼安德特人額骨對比 (左: 延陵自然歷史博物館藏;  右: 擇自參閱文獻)



智人亦稱古人, 最原始的智人為尼安德特 (尼人, Homo neanderthalensis Homo sapiens neanderthalensis), 1856年最早發現於德國尼安德特河流域的一個山洞而得名, 從頭骨可以看到他們仍有很多原始的特徵: 眉脊發達, 前額較為傾斜, 枕部突出, 鼻部寬大, 頜骨前突等, 就腦容量而言, 有超越1300毫升的紀錄, 甚至大於現代人, 其他骨骼和現代人已十分相似尼人多在洞穴中發現, 伴以大量的精巧的石器製品薄石片、骨針 、動物化石和用火痕跡等, 他們可能開始穴居或半穴居生活, 以火取暖和以火驅逐野獸, 能用獸皮製衣蔽體等, 人發明了葬儀, 年長的成員會將生活經驗傳授後代, 人類的文明開始萌起
由於他們興盛至衰落的漫長歲月, 始終使用固有工具而不思改進技術, 大約3萬年前為晚期智人完全取代。

 


 

石器時代

 

 

尼安德特人在河上使用石矛槍(石矛尖頭已經缺失)的意想復完模型 (模型由延陵自然歷史博物館製作 )

 

舊石器時代 - 尼安德人石矛 (館藏編號 : NG799.4-01)

年代及地點: 舊石器時代中期(ca.40,000~25,000 BC.), 非洲北部的摩洛哥出土, 藏品一套共五件, 所有樣本的尖頭已經缺失, 這個時代的石器又稱為曙石器 

藏品尺度: 3.4~4.5厘米x 3.3~ 4.2厘米

歷史背景:本藏品箭鏃為典型莫斯特文化(Mousterian)晚期工藝, 尼安德人(Homo neanderthalensis)使用的武器之一, 尼人與早期智人(Homo sapiens)很相似, 其石器製作技術較直立人(Homo erectus)為先進, 石器製品不僅擴大了適用範圍, 而且更有明顯的分工。尼人會使用石製武器來捕獵馬、野牛或小犀牛等大型哺乳類動物。由於他們興盛至衰落, 始終使用莫斯特工具而不思改進技術, 最終為智人完全取代。

 

中石器時代 -印第安人石斧  (館藏編號 : NG799.48-01)

年代及地點: 中石器時代早期至中期(ca.15,000~8,000 BC.),美國中東部的肯塔基州出土。這個時期的石器一般用敲擊法打製而成, 左圖上及中表示打製石器的兩種方法;下圖示把打好的石器加工琢磨形成工具

藏品尺度: 11厘米x 4厘米x 7.5厘米

歷史背景: 石斧是人類最原始的使用謀生工具。可追溯至印第安文化(Paleo-Indian Period)古印第安文化(Archaic Period)時期, 據近時考古學家研究所知它屬於美洲土著的前克羅維斯文化Pre-Clovis25000年至12000年前由于地球海平面下降,白令海峽(Berling Strait)曾露出海底而形成陸橋, 印第安人祖先由此陸橋從北到達阿拉斯加,之後擴散至南、北美洲。他們為美洲的原居民, 美洲文化的起始。和其他同時期的原始文明一樣, 第安人也利用發達的石器工具, 後來利用火和石斧的協同還能製造獨木舟等可惜這種文明不隨著人類的發展而進步, 長期地處於原始社會階段, 最後被外來文明的同化及宗教的迫害而夭折。

 

新石器時代 - 燧石箭鏃  (館藏編號 : NG799.5-01)

年代及地點: 新石器時期晚期(ca.5,000~3,000 BC.), 非洲 尼日Tenere沙漠出土

藏品尺度: 5厘米x 1.5厘米(最大闊度)

歷史背景: 典型的月桂葉狀燧石器, 又稱葉狀器”, 為新石器時代的技術代表。藏品以灰色的燧石製作。石器經過漫長歲月的改革, 人類已經知道使用骨製的的工具, 可以控制用力的大小及準確性, 而且可能還會利用火預熱後才進行加工, 使石製品質薄而鋒利, 精巧而厚度一致, 由此製成的箭鏃裝在投槍桿上, 成為很強殺傷武器, 考古學者曾發現由箭鏃插入人骨的遺物觀察可知: 當時人類自相殘殺的風氣已經很盛行。

晚期(5萬年~1萬年)智人

晚期智人或稱新人, 從解剖學上,他們和現代人極為相似, 眉脊減弱, 顱骨加大, 前部牙齒和面部變小, 額骨和頂骨隆起
晚期智人的石器及骨器已相當發達, 工具能有效地捕魚、狩獵野獸及縫製衣服等, 同時出現了藝術, 人類直此可稱是動物界中最為優勢的獨特物種
由於狩獵所需, 人類緊隨著食物來源而作無定向的遷徙, 久而久之, 人類便分布於全球各地: 據文獻所載, 人類遷徙的時代如下:

地點, 人類遷徙時代 (年, - 表示之前)

地點, 人類遷徙時代 (年, - 表示之前)

斯堪的納維亞  -10000 夏威夷 900
西歐 -40000 阿拉斯加 -40000
西伯利亞 -30000 冰島 4500
澳大利亞 -50000 火地島 -12000
紐西蘭 1000  

當人類在遷徙的同時發現: 不斷膨漲的人口及食物來源的減少, 很了快便不足夠人類所需, 緊隨獵物不是一種最好的生存之道他們遂於其棲息地安居, 學習種植賴以維生的殼物, 篩選最為合適的品種及改良種植的方法, 使糧食無間地供應, 原始農業因此產生; 馴化有益的動物作為勞役之用, 畜養動物, 肉食來源亦不用依賴自然的供給, 畜牧業亦告出現

現代人 (1萬年前 ~ 現代)

巴基斯坦發現距今9萬年前的智人頭骨, 今人最古的紀錄, 原始的智人頭骨呈圓形, 前額聳起, 顴骨教出, 牙齒較現代人為大, 但大體與現代人很接近。這品種的興起伴隨著新技術的誕生, 他們的族群不斷在陸上擴散, 最後佔領各大洲, 并各自發展出有自己特色的文明, 後來為爭奪地盤而自相殘殺, 時至今天, 他們為地球的霸主 - 人類的演化為自然史上最為獨特的生物進化歷程。

人類在他們各自的領域上建立文明, 產生了城市及國家, 為了有效控制領域而公推少數成員為主管, 特權階級開始出現, 對外他們為了國家利益或個人利益而遣其民為他賣命, 國與國互相攻擊, 對內嚴格劃分社會等級, 大多數成員被定義為庶民, 其中一部分更定義為奴隸, 意即失去一切自由, 在永無止境的勞動生涯中任人魚肉, 他們的尊嚴和生存權比一切動物都要卑微; 義憤引致固有的政體被推翻, 取而代之的新政權很快又重蹈覆轍, 連綿不斷的歷史周期, 使得人類文明史的背後血淚斑斑!

有時不禁向自然詰問: 你造就了人類的發展,在地球使他擁有一定的權力, 究竟是對, 還是錯呢?! 如果沒有人類的嫁入, 地球可以會更美, 至少生態系統沒這般混亂 - 自然挑選了人類為地球之主, 而人類卻選擇了一條最終自我毀滅之路!

 

 

 

 上卷終
 

按此參閱: 人類志 下卷

 



本網頁中所有圖片及文本受延陵科學綜合室版權保障
All images and text on this page are copyright protected  © Acta Scientrium Ng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