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s



地球(左)與火星(右)的體積比較

這顆星球籠罩著紅色的輝光, 因它閃耀著如火的光芒, 我們的先民將之命名為火星, 西方觀星者亦以其充滿力量的射采, 故此以古希臘神話的羅馬戰神為它命名。來自火星岩石偶爾入侵地球, 科學家發現火星岩石樣本中有生物痕跡化石, 對於火星可能有生命成為研究的熱點。

 
(左)赤紅色的火星 (中) 火星上的"河道" (右): 火星上端的極區

火星為第四顆太陽系行星, 直徑6794千米, 重力為0.38倍地球的地心吸力, 質量6.4219x1023千克。自轉周期:1.026天; 公轉周期: 686.98天。1965年海員四號接近火星, 并把其地表圖片傳送至地球, 人類自此對火星有深入了解, 1976年7月20日美國的火星探勘船維京一號(Viking 1)首先登陸, 同年9月3日維京二號(Viking 2)再次登陸, 并研究其土壤的化學成分, 發現火星表面有很多受隕石撞擊而留下的坑洞, 但測不到有水的存在, 但是火星上確存在可能是乾涸的"湖泊"及不少蜿蜒的"河道"的遺跡,  火星有生命現象的假設仍是個謎! 一般認為: 數十億年前火星可能有水的存在, 從而孕育過生命, 但後來由於軌道的改變, 使它接受太陽的輻射的程度漸漸增強, 生命現象也逐漸消失, 祗留下生物活動的足跡及痕跡化石。


(左)火星上的"湖泊" (右)"河道"遺跡

火星的火山口

 火星至少有兩顆衛星: 火衛星一號弗伯斯(Phobos)和火衛星二號迪摩斯(Deimos), 迄今仍未明瞭它們的起源


(左)火衛星一號弗伯斯, (右) 火衛星二號迪摩斯


本室收藏的火星岩石樣本 ~ 洛杉磯隕石(The Los Angeles Meteorite)

 
火星玄武岩樣本( 延陵博物館 矽電電腦系統室藏)

1999年10月30日美國加州洛杉磯郡的一位礦石收藏家提供給研究機構的新發現火星隕石, 這顆隕石分為兩部分, 重量分別為452.6克及245.4克, 岩石樣本屬收集者Bob Verish擁有, 從他存放於後院的礦石收藏盒中檢出, 發現地點己不詳, 據聞可能是20年在加州東部及東南部的摩哈比沙漠(Mojave Desert)找到,根據《流星學報》(Meteoritical Bulletin )84期報導: 隕石屬於Shergottite型玄武岩, 礦物學特性類似QUE 94201, 斜長石43.6%, 鈣輝石37.7%, 二氧化矽4.9%, 鐵橄欖石4.2%, 富鉀霏細岩2.4%,  鈦磁鐵礦3.5%, 磷酸鈣2.7%, 磁黃鐵礦0.7%, 鈦鐵礦0.2% 本室收藏的樣本為原隕石剝下的極微少的天平無感量部分, 不規則形狀,  這種岩石於液態岩漿冷卻後凝固時,所衍生出兩種的輝石類礦物(pyroxenes)的結晶模式可以證明火星上會有水份, 從而可以假設火星曾經可能存在過生命。


大塊的火星玄武岩樣本(Naturhistorisches Museum Bern收藏)


不必要的損失

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火星軌道者號氣象觀測太空船(Mars Climate Orbiter)於1998年12月11日在卡納維拉爾角(Cape Canaveral)空軍基地發射昇空,并訂立以下的計劃:

  • 1998年12月11日  發射昇空
  • 1999年9月23日    進入火星軌道
  • 1999年9月27日    開始利用火星的大氣摩擦而減低太空船的運動速度
  • 1999年11月10日  利用火星的大氣摩擦而減低太空船的運動速度運作完成
  • 1999年12月1日    轉移至軌道繪圖計劃
  • 1999年12月3日    火星極區登陸
  • 2000年03月3日    火星地表繪圖任務開始
  • 2002年01月15日  火星接替任務開始
  • 2004年12月1日    初步任務完成

預定經過一年多的旅程進入火星軌道, 但到了1999年9月23日由於導航系統的錯誤, 太空船和地球失去了聯絡, 翌日決定放棄該船, 根據9月30日調查結果顯示: 由於設計工程師及操作工程師分別使用英制及公制的單位, 以至計算結果圴嚴重錯誤而引起這次巨大的損失。

 

根據美國CNN有線電視問卷調查: 70%被訪者認為太空總署應繼續進行火星探索計劃。

相關主題:  月球Luna



本網頁中所有圖片及文本受延陵科學綜合室版權保障
All images and text on this page are copyright protected  © Acta Scientrium Ngensis